• 267阅读
  • 0回复

讲理也应讲“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9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三讲”漫笔

  讲理也应讲“礼”
  沈小平
  同样一句批评的话,说得好,被批评者能愉快接受;说得不好,被批评者就不一定能听得进。在当前的“三讲”教育中,一些单位在开展相互批评时,有些同志不是满腔热情,而是拉开架势,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面孔;不是促膝谈心,而是盛气凌人,我讲你听;不是和风细雨,言恳意切,而是措词偏激,让对方难以接受。作为被批评者不应计较批评者的态度和方法,但作为批评者则应当十分注意批评的态度和方法。否则,不但难以达到帮助同志的目的,而且容易弄得很僵。应当明确,开展批评的目的在于分清是非,增进团结。由于一些地方很长一段时间批评与自我批评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一些同志听表扬的话听惯了,对批评意见往往比较敏感。如果在开展相互批评时,言语上不注意分寸,态度上不诚恳,就很容易让对方产生对立情绪,不利于解决问题,促进团结。
  在有些同志看来,“理直”就应该“气壮”;“良药”就一定要“苦口”;我讲,你就得听。这些同志的动机也许是好的,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批评,实际上是一种思想工作。而思想工作有其特有的规律性,因此,在开展批评时,也必须遵循思想工作的规律。对待思想上的问题,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总之,开展批评,既要有一针见血的针砭,又要有肯定和沟通;既要坦诚地指出问题,又要中肯地分析原因;既严格要求,又与人为善,使被批评者思想上受到触动,感情上得到温暖。
  开展相互批评,要使自己讲的“理”,让被批评者能真正接受,真正成为一把钥匙,解开对方思想疙瘩问题,关键要注意三个环节:一是批评前,深入调查研究,把“批评什么”的问题找准。只有把领导干部个人党性和党风方面的问题找准,开展批评时,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二是批评中,抓住重点,不纠缠细枝末节。在开展批评时,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只有从“三观”的高度来分析问题,就能抓住本质,不会就现象讲现象,不会把深层次的问题当作表面现象,把重大原则当成一般问题;三是帮助对方制定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古人云:“至诚而不动者,末之有也;不诚,末有能动者也。”在相互批评中,只有以礼待人,以理服人,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