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促进国有经济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0
第2版(经济)
专栏:学习四中全会决定笔谈(7)

  促进国有经济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副所长江小涓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必须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走在前列,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发挥关键性作用。我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学习体会。
  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我国绝大多数行业在目前的结构和效率基础上,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新的发展空间要通过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要通过生产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来实现。总之,只有全面加快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才能摆脱较低技术与产业层面上的需求约束,在更高的结构水平上开拓新的需求空间。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举措。一是培育新出口产业的需要。今后我国劳动密集型中低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逐步减弱,需要尽快促使一批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较高、又能发挥我国劳动力充裕优势的产业成长起来。二是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需要。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不断增加,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我国企业,就是在国内市场上,也要经受国际水平的竞争。三是在国际分工格局中争取有利地位的需要。在全球分工格局中,谁拥有核心技术、掌握关键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能力,谁就占据了以技术垄断为基础的主动和有利地位,否则,就会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一批国有企业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这批企业目前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它们能否顺利成长和较快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在下个世纪初期参与国际竞争的格局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势。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总体上是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单位产出中的资源消耗量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走集约式增长的道路,要加快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能源、资源消耗量低、产品附加值高、保护环境的新兴产业,提高单位资源投入的产出水平,减少、消灭各种污染源。
  国家安全和我国国际地位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产业与技术发展水平,是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开始减退时,不着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产品竞争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而是片面追求高速度、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会使本国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产业与技术实力,也是国家主权不受侵犯和我国国际地位的基本保证。我国的国有企业要担负起占领技术制高点、保证国家安全和增强我国国际地位的历史责任。
  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方向与重点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改造仍将是我国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即使在发达国家,传统产业也并没有被淘汰,甚至其重要地位也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动摇。例如在全球500强工业企业中,汽车、钢铁、石油、化工、食品、机械等传统产业中的企业,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对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才会充分认识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重要性,并切实加以推进。然而,我国传统产业的产品质量与技术档次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推进技术改造,是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改造传统产业,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过程,就是不断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增加产品技术含量的过程。因此,传统产业这个概念只能在相对意义上理解,不能完全等同于劳动密集、低技术、低附加值和低效益。
  在高新技术产业占据重要地位。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航天航空、环境保护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军事、政治各个方面。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来愈依靠科学技术的竞争。我们必须要在一些代表核心技术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战略意义重大的行业和领域中,占领技术制高点,具备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国有经济设备与技术基础相对较好,在某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成为这些产业技术水平的代表企业,也是国有企业继续保持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主导地位的良好基础。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中,国有企业有条件也有责任走在前列。
  处理好三个关系
  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技术适用性的关系。在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都要处理好技术领先水平与我国产业、技术和需求水平的关系,既要防止出现起点低或技术路线选择不当,导致新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技术和产品就已经落后的问题,又要防止脱离我国技术与产业基础,形成“技术孤岛”,与国内关联产业和需求面脱节的问题。
  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在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这样一种倾向,就是试图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替代国有企业改革本身,回避或绕过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转机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企业才会有长期不懈进行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内在激励。只有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解除对国有资产产权重组的不当限制,促进资源按照市场原则合理流动,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过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加快企业改革和完善配套措施,是有效实施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战略的内在要求。
  处理好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的关系。四中全会指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体是企业,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市场经济中,什么样的技术和产品能够占领市场,受许多因素影响。企业与市场、产品和技术关系最直接,掌握的信息最具体,对自身已有和潜在的竞争力最了解。企业作为主体,享受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利益,也承担失败的风险,形成激励与约束之间的制衡关系。但是,在涉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时,完全听从市场的引导,完全由企业承担责任和风险是不够的。当前全球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一个国家的竞争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和市场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少数重要的战略性产品和技术,还需要政府的支持政策,才能使企业后来居上,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