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开放应当双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0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开放应当双向
  管彦忠
  近些年来,在一些拉美国家首都的超级市场上,消费者发现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日益增多。不仅花色品种多,而且质量也好,价格有竞争力。这对拥有购买力的消费群体来说,可以尽情地选择和享受。而一些本地产品相对受到冷落,出口徘徊不前。
  拉美国家的经济学家们透过这一现象,最近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对拉美国家来说,只意味着进口的大量增加,而拉美国家出口的增长幅度则很小。这一现象给拉美国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外贸易赤字增加,竞争力不强的本国企业受到沉重打击,以致一些厂家关门改做进口生意,生产衬衫不如卖进口衬衫划算。
  回顾战后半个世纪的历史,人们看到拉美参与国际贸易的比例实际上没有什么变化。发达国家继续保持世界贸易约2/3的份额。50年代,拉美国家出口的年增长率为2.3%。60年代和70年代,在普遍推行进口替代和扩大出口政策的情况下,上述增长率提高到5.6%。但是到了90年代,这一比例又回落到不足2%,还低于50年代的水平。去年拉美国家的出口额同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从进口来说,从1980年到1997年间,拉美国家进口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5%增加到26%,超过了出口所占的比例22%。
  专家们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时认为,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几乎所有的拉美国家的经济都门户大开,外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本国企业不堪应付。从1985年到1995年的10年间,拉美国家采取力度较大的经济改革措施,为扩大开放单方面将进口关税从过去平均50%降到15%,有些国家还更低。同时取消了不少原来限制进口的非关税措施,承诺推动地区一体化的进程。这使得进口大幅度上升,而出口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增长缓慢。
  拉美国家的出口增长不多,从外部原因说,是受到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不稳定的影响。美国和欧洲国家实行农产品出口补贴政策,对一些拉美国家的产品搞反倾销,阻滞了拉美国家的产品进入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近年来石油和铜等产品价格下跌,加上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拉美国家吃尽了苦头。从1990年到1998年,国际市场原料价格下跌了20%,铜价下跌近60%,滑到本世纪的最低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拉美国家处于被动地位,蒙受巨大损失。
  从本地区的内部因素看,虽然多年来一些拉美国家力求发展多种经济,实现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但成效不大。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仍然是它们出口的主要项目,具有高附加值的制成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偏低。比如,美国、欧洲国家和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制成品都占八成以上,而多数拉美国家还不到五成,委内瑞拉只达到12%。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说,存在着如何调整本国宏观经济政策和深入进行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课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从贸易的角度来说,全球化为拉美国家扩大了商品的出口市场,使其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的渠道更宽了。但在门户开放后也面临来自外部更为激烈的竞争,拉美国家对此准备并不足。由此看来,开放应当是双向的,在扩大进口的同时应进行适当的保护,更应当重视努力扩大出口,下功夫改变出口商品不合理的结构,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样做既有利于本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助于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