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赴汤蹈火为人民——记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第五支队车站中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赴汤蹈火为人民
  ——记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第五支队车站中队
  新华社记者陈毛弟本报记者郭伟成
  滔滔黄浦江边,雄伟的南浦大桥下,驻守着一支英雄的消防队。每当上海市内发生重大火情、险情,总有这支队伍的官兵在第一线冲锋陷阵。谁说和平年代不再有“地雷阵”?谁说现代化的大上海不再有“刀山火海”?谁说建设年代不需要像黄继光那样“赴汤蹈火”?他们被上海人民称为“东方卫士”,“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物质文明建设的保卫者”。这就是新近被国务院、中央军委命名为“模范消防中队”的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第五支队车站中队。
  “火场是战场,我们不上谁上?”
  今年4月19日下午3时,车站中队的官兵正在一起学习。突然,“119”报警电话响了:“沪太路3102号发生油罐爆炸,立即去两辆泡沫灭火车。”火情就是命令。指导员蒋俊浩率领24名官兵,分乘两辆灭火车,紧急赶到火灾现场。只见一片火海夹着滚滚浓烟,遮天蔽日地往外扑。消防官兵马上意识到,一场恶战开始了。这座工厂的特大储油罐相继爆炸,火随油走,形成大面积的流淌火灾。周围还有大量的易燃易爆储油罐,扑救非常艰难,也很危险。车站中队冲在最前面,车未停稳,两门泡沫移动炮已经架在前方。白色的泡沫喷向红色的火龙。但是,正在燃烧的乙丙醇,比水轻,比泡沫重,于是,夹在水和泡沫中间的火龙,仍然四处乱窜。有的火龙钻出泡沫覆盖层,又形成火海,包围了消防战士。
  这时,在燃烧区内还有150只油桶;紧挨火区,存放着多只卧罐,也都装满着易燃易爆物品。官兵们奋力扑救,后面的水龙打在前排战士身上降温;前排战士迎着火海赴汤蹈火。正在此时,具有消防专业知识的蒋俊浩发现立罐剧烈摇晃,“吱吱”作响,知道这是爆炸前兆,立即下令战士们撤退。刚退出两三分钟,立着的油罐就冲天而炸。在现场指挥的市领导眼看火情已无法收拾,而且,一旦其余油罐连锁爆炸,冲在最前列的消防战士将葬身火海!于是几次要求消防战士撤离中心火区。但是,车站中队的官兵们眼见还有大量卧罐被烈火包围,万一爆炸,火焰横穿,不仅整个厂区不保,还会殃及近旁地区。更严峻的是卧罐前方20多米处,是巨大的地下油库,在烈火的炙烤下,成为随时都要爆炸的“地雷阵”。“火场是战场,我们不上谁上?”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副指导员居大弟、司务长刘小毛阵前“抗命”,毅然带领战士冯庆峰、鞠峰奋不顾身地冲上去,逼近火海,硬是把3支高压水枪架到了离卧罐最近处,强劲的水龙控制住了“火龙”,避免了一场大爆炸,保住了工厂,保住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这一仗,车站中队的官兵与兄弟部队并肩战斗,连续作战16个小时。指导员蒋俊浩因此而荣立了二等功,居大弟等7人荣记三等功。
  去年9月10日晚上,东方航空公司MU586航班的飞机前起落架在起飞后发生故障,不得不在上海虹桥机场紧急迫降。车站中队接警后立即赶到机场,在跑道上喷洒泡沫,避免飞机迫降时机腹与地面摩擦引起火灾。当机头刚一接触地面,火星飞溅,飞机随时有解体爆炸的危险,车站中队两辆泡沫车的驾驶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猛踩油门,一左一右,驶向飞机两侧,朝机身快速射水,进行冷却保护。驾驶员杨爱华说:“当时心里虽然很紧张,但一想到飞机上还有130多名乘客,也就顾不得自己安危了。”由于机组人员的高超技术、机智果断和消防战士的全力配合,飞机安全迫降。车站中队官兵和并肩作战的兄弟消防队一同受到公安部的通令嘉奖。
  这是一支能打善拼的先锋部队。6年前的秋天,南京炼油厂发生万吨汽油罐爆炸的特大火灾。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接到公安部命令,火速派兵驰援,车站中队的12名官兵担任尖刀中队,深入火场最前沿,在距离油罐仅10来米远的地方架起两座泡沫移动炮,实施强攻灭火,很快奏效。这一仗打得好漂亮!战士俞爱龙荣立二等功,中队荣记集体二等功。
  10年来,车站中队官兵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苦与乐的严峻考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公安消防保卫任务,共接警3000多次,出动车辆8000次,人员8.2万人次,“过五关,斩六将”,打了许多恶战、硬仗,救出群众100多人,挽救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武艺练不精,不算消防兵!”
  1995年,上海市政工程施工分外频繁。盛夏的—天,中山南路董家渡路口因地下施工造成煤气管道破裂,大量煤气泄漏。一些民工中毒倒在坑道内。车站中队官兵接警后火速赶到现场,冒着弥漫的高浓度煤气随时爆炸的危险,一面紧急排险,一面救人,及时排除了险情,挽救了13名中毒昏迷民工的生命。他们无意中发现,在消防水带的破口处,由于水压增大,形成雾状,煤气味明显减小。根据这个发现,中队官兵开了窍,他们在消防水带的同一方向钻上排列有序的小孔,形成水幕水带,根据煤气泄漏的范围,用水幕水带予以包围,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效率。由于市政施工多,此类事故也很多,水幕水带在抢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水幕水带”出人意料的效果,激发出车站中队官兵的创造精神。他们积极探索现代火灾扑救规律、特点,在把训练作为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的同时,从实战需要出发,设计操练了几套救火操。他们说:“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消防兵。”中队驻守在内环高架路下,他们经常看到高架路上车祸发生后,—度因没有合适的救火器材而望“火”兴叹!为了及时救助高架路上发生的事故,他们摸索、训练出了过硬的“高架灭火操”。此外,他们还摸索、训练出一套“泡沫挂钩操”,遇到油罐起火的情况,就能充分发挥消防战士的机动性。而面临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他们又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训练出了“30米吊升胶管操”。
  车站中队地处上海老城区,7.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有5个街道、52万人口、162个消防重点单位,为了确保一方平安,官兵主动走出营区,熟悉周围环境、检查消防设施、做到心中有数,并认真搞好消防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他们针对居民集中、房屋耐火差、道路狭窄、水源布局不合理的特点,进行实战战术研究,不断改革训练科目,精心制定灭火预案,经受住了实战考验。10年来,车站中队在上海市总队的消防业务竞赛中,年年荣登榜首,共获得团体项目63个名次、个人项目162个名次,成为上海市公安消防队伍中的一支拳头中队!一旦有事,重拳出击,稳操胜券,不断为人民建功立业。
  “装备不是一流的,管理是一流的!”
  记者去车站中队采访那天,中队长寿永平正带领战士们为驻地居民清理化粪池、污水管道。
  在车站中队,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是老传统。走进营房,映入眼帘的是齐刷刷的床位,如刀切一般整齐的铺盖。为了与战士们打成一片,也为了便于管理,言传身教,中队主官和战士们同睡一个屋子,早上一起出操。要求战士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指导员蒋俊浩说:“干部与战士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训练,还要加上火场上同生死!每个干部都应该是一根合格的标杆。”平时,党员骨干以身作则,最重、最脏、最险的事抢着干,关键时刻敢于叫响“学我样,跟我干,向我看齐跟我上!”原中队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成钢因此而两次荣立二等功,被评为“申城十佳青年民警”,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基层干部”。
  在队讲条令,外出守纪律,办事想着中队荣誉,已成为中队官兵的共识。中队党支部围绕公安消防保卫工作的中心任务,认真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坚持按条令条例管理部队,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加强“软件”建设。干部们用实践证明:在车站中队“没有带不好的兵,没有解不开的思想包袱”。
  副班长吴伟的父亲不幸在车祸中丧生,母亲和妹妹也身受重伤,家庭生活骤然艰难异常。官兵们闻讯纷纷主动捐献。但是事情并不到此为止,中队指导员专程陪送吴伟回家妥善处理后事。组织的关怀,战友的情谊,深深感动了吴伟,他安心服役,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警校。上海籍党员班长宋卫兵刚到新兵连,每次训练后倒下的总是他。小宋一到车站中队,已对他的情况了如指掌的中队主官就主动陪他中长跑、健身锻炼,提高他的身体素质。消防灭火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技术,中队干部就不厌其烦地对他进行单独指导。信心陡增的小宋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反复操练,手磨破了,脚练肿了,从不叫苦叫累,训练成绩提高很快,成了一名过硬的业务尖子。
  “你们的装备不是一流的,但你们的管理是一流的,你们热爱消防的精神是一流的。”这是一位德国消防专家参观考察车站中队后的留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