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抚钢人初尝甜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1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抚钢人初尝甜果
  本报记者史宗星
  在度过一段艰难岁月之后,抚顺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抚钢)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今年上半年,钢和钢材产量及利润水平,均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居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公司上下对提前实现脱困目标充满了信心。
  这家有60多年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的负责人感慨万千,他们说,公司的光景越来越好,首先应归功于深化改革,但不可否认,引进国外智力也作出了一份不小的贡献。
  抚钢的“引智”工作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效果明显,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抚钢人因此而深切体会到,“引智”是加速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电弧炉的改进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一例。电弧炉是抚钢的龙头关键设备,90年代初从德国引进的一台,其生产能力占抚钢总产量的一半,但自投产以来一直存在着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出钢后炉体回倾速度缓慢,每秒钟仅1.5度,远低于每秒3.0度的先进水平,以至于大量氧化渣流入包中,多次烧坏设备和人员,造成停产;为消除氧化渣的影响,需加入大量脱氧材料,既增加了成本,延长了冶炼时间,也恶化了产品质量。在通常情况下,攻克这一技术难题需要上百万元的资金,且冒较大风险。1996年8月,抚钢从国外请来了一位有经验的专家,在抚钢技术人员积极配合下,对电炉的电控部分和比例阀进行了调整,仅用4天时间,试验了4个小时,在没有任何投资的情况下,解决了困扰公司长达4年的这一难题,使电炉回倾速度提高一倍,回倾时间缩短了一半,从此消除了人身和设备事故,实现了无渣出钢,提高了钢水纯净度,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此项技术改造每年为公司增创效益达560万元。
  初尝甜头的抚钢人十分振奋,“引智”工作随之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展开,在随后的两年间,又接连取得了两项重大技术突破。
  一是排除了50吨超高功率电炉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故障。由于该系统部分元器件老化,时常发生故障,多次出现显示信息突然丢失、控制画面与实际不符等现象,因此而造成停机率高达5%以上。若从原外国制造公司进口新的软件,不仅花费大量资金,而且外方人员短时间不能来华安装。1997年10月,公司再次从国外请来了一位专家,在抚钢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很快查出了故障原因,并予以排除,使计算机恢复了正常运行,从而消除了电炉停产的威胁。这一“引智”成果,每年给公司带来180万元的经济效益。
  二是改进了MnCr系列齿轮钢的生产工艺。此种钢号是我国目前生产捷达、奥迪、桑塔纳轿车变速箱的专用钢料,主要从国外进口,国家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前几年,抚钢接受了国产化任务,并已陆续供货,但生产难度较大,质量水平不够稳定,由于其化学成分难于控制,冶炼成功率只有60%。去年,抚钢还是采取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方式,经过中外专家共同努力,根据抚钢的设备特点,采用新工艺,改变炼钢过程中的加料成分和配比,改变加料顺序,并一举获得成功,使冶炼成功率提高到100%,冶炼时间缩短了1/3,钢水的纯净度也明显提高。“一汽”集团对抚钢提供的MnCr系列齿轮钢进行了10万公里运行测试,得出令人欣喜的结论:它完全可以取代进口钢料。工艺改进上的这一成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每炉钢增创效益7076元,每年增加效益达740万元。
  接连取得的这些成果,使抚钢人对“引智”的认识大为提高。他们说:开展“引智”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那些技术、工艺和装备不够先进的老企业,“引智”尤为必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