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武钢引智促创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1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武钢引智促创新
  本报记者罗春华
  暮秋来到武钢,得知武钢第二炼钢厂又有刷新钢铁行业转炉炉龄纪录的惊人之举:该厂2号转炉自去年5月首次采用溅渣护炉技术后,攻克了顶底“复吹技术不能与溅渣技术同步”这一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不仅创造了溅渣后复吹比达100%的世界第一,同时创出单炉炉龄15208次的全国最高纪录。
  转炉的炉龄,通俗地说就是转炉的寿命,它是转炉炼钢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转炉在吹炼过程中,由于钢水和炉渣对炉衬的侵蚀和冲刷造成耐火材料剥落,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停下来检修。一个炉役的检修不仅要占用上百小时的炼钢时间,而且要耗费大批量的耐火材料。因此,多少年来,转炉的炉龄一直是业中人难以突破的一个技术难关。在溅渣护炉技术引进以前,我国转炉的平均炉龄只有2000—3000炉。武钢第二炼钢厂尽管有着连续5年保持转炉平均炉龄全国第一的辉煌历史纪录,但最高纪录也只有4000多炉。
  1996年,武钢作为全国19个试点的钢铁企业之一,开始引进国外钢铁企业在90年代初采用的“溅渣护炉技术”。经省市引智部门的邀请,外国冶金专家曾于1997年和1998年两次来到武钢,对溅渣技术的应用进行指导。在武钢的三个炼钢厂中,第二炼钢厂是最早进行溅渣护炉工艺试验的。
  所谓溅渣护炉,就是转炉出完钢后用氧枪喷吹高压氮气,约三分钟将炉内残渣喷溅到炉衬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以延长炉龄。在试验过程中,第二炼钢厂的技术人员发现,洋为中用可以,但受设备等其他诸多条件的限制,纯粹靠“拿来主义”,行不通。溅渣技术的实施在延长了转炉炉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原来没有遇到的问题。以转炉的复吹为例,实行溅渣护炉后,复吹比会降低,因为粘渣会糊住炉底的供气元件,影响底吹的搅拌功能。国内外采用溅渣技术后复吹供气元件一次性寿命多数下降,复吹和炉龄在世界钢铁业中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武钢第二炼钢厂在采用溅渣技术的开始,就将这项技术立项进行攻关。技术人员除了采用分阶段调节底部供气的流量和强度的办法,通过改善供气管道的连接方式,改变砌筑方式保证复吹管道的畅通外,还开发出供气元件堵塞后的疏通技术。这些技术的开发不仅使第二炼钢厂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创造出复吹比100%的佳绩,而且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复吹与炉龄同步,使转炉炉龄突破1.5万炉大关。
  二钢厂总工程师喻承欢告诉记者:二钢厂的人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靠着这种精神,二钢厂在引进溅渣技术时,在解决复吹与炉龄同步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的同时,还成功地逾越了溅渣技术对特殊品种钢冶炼的限制,以及溅渣技术的实施带来的炉底上涨、炉容比下降这两大雷区。
  对于企业来说,国外先进技术的魅力最终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巨大回报上。这项技术的引进和创新给武钢带来了多大的效益呢?目前,武钢的七台转炉已全部采用溅渣护炉技术,先后投入的资金约为700万元人民币。仅就第二炼钢厂而言,3台90吨转炉采用溅渣护炉技术以后,吨钢效益比原来增加了5.17元。其中2号转炉自1998年5月21日进行溅渣护炉至今年8月21日,历时19个月,炼钢120万吨,冶炼品种近300个,增创效益多达700多万元。实践证明,溅渣护炉技术在提高生产能力、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成本、优化生产结构等方面显示出了显著效果。
  中国是一个钢铁大国,溅渣护炉技术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自1996年起,我国19个钢铁企业的62个转炉开始引进这一技术,目前它在全国转炉中的推广面已超过70%,3年多以来,我国转炉的炉龄比原来平均提高了3—5倍。它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为像武钢这样的国有老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