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坐标和基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1
第9版(理论)
专栏:

  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坐标和基础
  刘奇葆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一篇重要的党建工作文献。《讲话》把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同当前党建工作实际相结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对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的政治要求。
  《讲话》强调,讲政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领导干部讲政治,要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要善于从政治上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要在路线方针政策上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要自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五条精辟地概括了讲政治的主要内涵,每一条都很重要,值得我们认真地对照和思考。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两条尤为重要,是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坐标和基础。
  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是讲政治的坐标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文中说,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问题,是最重要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问题,同时也是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的重要标准。
  对于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理想和信念是根本性的政治,是前进的坐标。我们的理想是以客观事物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为根据的。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使每个人都能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今天,我国人民正在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起点,努力实现新的目标,从而逐步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我们的理想是科学的,我们的信念是建立在坚定的科学理想基础之上的。如果动摇了理想和信念,就会动摇我们党的根本,就会全盘皆变。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其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淡化不得,动摇不得,走偏不得。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就是前车之鉴。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执政党及其广大成员,在通常情况下理想和信念一般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关键是在新的情况面前,在大是大非、大风大浪面前,能否有正确的立场和态度,同时能否始终如一,沐雨栉风,初衷不改。
  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适应是一个尖锐的课题,领导干部都须直面现实,不容回避。《讲话》指出,在新形势面前,有的同志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在认识上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动摇;有的革命意志衰退,思想空虚,沉湎于花天酒地,或到封建迷信和其他消极行为中去寻找精神寄托;有的私欲膨胀,在拜金主义面前随波逐流,以至于利用职权攫取国家资产、为自己留所谓的后路。因此,要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就要做到两个适应,即适应国际国内的新形势,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新变化,使各种唯心论、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没有可乘之机。
  相对于老同志来说,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更具迫切性和重要性。因为年轻干部缺少老同志那种长期艰苦革命斗争的磨练,历练少,可塑性大。而且,年轻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关系到老一代革命者理想和信念的传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
  在这个问题上,年轻干部首先要学习和热爱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把老一代革命者的理想信念作为接力棒握在手中,迈出坚定步伐,在新的征途上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其次是要锤炼政治原则性,懂得不坚持原则就会走偏方向,失去原则就会失去领导资格和领导权。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是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青年干部接班,最重要的是接老同志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的班。”邓小平同志的教导,对年轻干部来说语重心长。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讲政治的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三讲”教育的核心是讲政治,说到底也可以说是要解决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进一步确立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毫无疑问,如果不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讲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就会失去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
  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对领导干部来讲,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你追求什么?是想为人民做点事,还是追求权力、金钱、地位?
  我曾经读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同志谈人生的短文,文章结尾处的几句话使我深受震撼。他说,人生百味,且追求不息,最深切的感受是儿时常听到但没有听懂的一句话:风吹鸭蛋壳,财去人欢乐。还有一位老同志曾经说,上一代人管下一代人怎么管,留下财富是一种管法,留下精神是一种管法。看来能让下一代超越上一代的,最重要的是优秀的精神传统。对个人来讲,留下过多的财富并不是一件好事。俗话说:家也大,业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家大业大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从这两位革命老同志的言谈中,我们看见了一种质朴而高远的追求,这既是他们对漫长革命道路体验的总结,也是他们对漫长人生道路体验的升华。在这里,共产党人的人生境界同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境界得到了统一。
  想为人民服务,愿为人民服务,这是思想前提。有了这样的认识是不是就能做到和做好为人民服务?当然不是。还需要一些必备条件:一是对人民群众要有了解;二是对人民群众要有感情;三是同人民群众要在经济基础上保持紧密联系。这三条中缺少哪一条都很难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一般有三个不同的范围:广泛联系工农商学兵群众,是大群众观点;联系本单位的干部职工,是中群众观点;联系身边比较熟悉的人,是小群众观点。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不但要联系身边的群众,联系本机关、本部门的群众,更要深入联系社会基本群众。机关的群众是相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的,他们是国家公务人员,是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好帮手。领导干部身边比较熟悉的人,能帮助领导了解一些真实情况,但因范围限制,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兼听,得到的某些信息会有一定局限性。而社会基本群众,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分布在社会的最基层,是我们制定政策、落实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我们讲联系群众,首先应该树立大群众观点,联系社会基本群众。党政领导干部,既要关心本单位的群众,解决好他们的各种问题;更要团结、调动本机关、本系统的群众,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大众着想,为社会大众谋利益。只有广泛联系社会基本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制定出符合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也才能执行好代表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
  我们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领导干部应通过自己的言行努力实践党的群众观点,不能高高在上,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直接接触群众,与群众同甘苦,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不断地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收养分,从而得到充实和提高,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我们共产党人讲政治,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