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破解扩大内需的新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1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破解扩大内需的新课题
  姚英杰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惯性依然存在、企业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的情况下,面对需求不振的市场环境,如何启动市场、扩大消费,促进经济的有效增长,是各级政府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各级政府应当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经济生活朝着管理有方、竞争有序的方向发展。
  转变观念
  买方市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出现,要求各级政府尽快转变领导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引导企业切实转变生产经营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走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大力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发展道路。八十年代,广东省潮阳市曾有过“十万供销员走遍全国,十万建筑大军奋战特区,十万农民洗脚办工业”的辉煌历史,为经济建设积累了丰厚的资本和丰富的经验。但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特别是1997年以来,消费需求不旺,产品滞销积压,影响了生产的发展。针对产销矛盾,潮阳市政府及时引导企业转变观念,调整策略,实现“四个转变”,即:变以产定销为以销定产;变重生产的“橄榄型”管理为重营销、重开发的“哑铃型”管理;变“等顾客上门”为“送产品上门”;变“合同经纪”型为“网络营销”型,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大力推销产品。观念转变天地宽。目前,“潮货”已成功地打入了国内许多城市和农村市场,形成了销售与生产的良性循环。
  科学引导
  在扩大内需中,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发挥好产业导向职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投资导向职能———引导资金高起点、高水平投放,以实现高收益、高回报;消费导向职能———开拓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消费领域。具体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是要引导企业发展特色经济,创立名优品牌,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党的十五大提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特色经济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地区能否形成自己的技术专长和产业特点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各地能否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挖掘发展潜力,保持发展后劲的问题。潮阳是著名的侨乡,以前利用侨乡和沿海开放政策,创办了一大批乡镇企业。但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品雷同,大路货多,缺乏特色。近年来,随着政策优势的减弱和买方市场的出现,产品销售不旺的问题日渐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潮阳市政府把发展特色经济定位于依托自己的支柱产业,积极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产品为龙头,组建一批企业集团和大中型乡镇企业,培育名优特新产品。同时,制定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政策,鼓励消费。全市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品牌有42个,其中有一半年销售额超亿元。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加上一批特优名牌产品,使得“潮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优势,确保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加强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显得越来越突出。如何摆正政府的位置,正确处理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关系,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潮阳市政府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从繁琐的具体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转变到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市场规则、实施监督管理上来。政府各职能部门强化了服务意识,坚持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尤其对外出经商手续,坚决做到不拖、不卡、不压,尽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申办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注意发挥资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帮助企业研究市场规律,摸清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实际购买力,以及不同地区的消费差异和消费特点、需求变化和消费走势,从而为开拓市场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通过建立以电大、职校、工会、科协、企协、劳协、商会等为基地的企业营销业务培训中心,对外出营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四是针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加大改造和建设的力度,确保“潮货”内销外运畅通无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