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莫让“公开”变“空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1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热门话题

  莫让“公开”变“空开”
  何应洋
  厂务公开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消除隔阂,凝聚人心;可以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可以实施民主监督,避免暗箱操作。
  但好事不好好办,便会走了样。一些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后,职工的意见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厂务公开要么避重就轻,只公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对事关企业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秘而不宣;要么公开的厂务名不符实,用虚假数字蒙骗愚弄职工;要么虎头蛇尾,前热后冷,热闹红火一阵子后,便偃旗息鼓,杳无声息;要么开空头支票,只公开不整改,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公开前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公开后依然如故。如此公开,实则“空开”,职工怎能没有意见?
  厂务公开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公开,让广大职工知情参政,行使其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促使企业经营者勤政廉政,确保企业各项决策更为准确合理,进而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说,公开只是第一步,是头道工序。
  要使厂务公开真正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公开之后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广开言路。厂务公开之后,企业经营者应该广开言路,让广大职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真心实意地听取和接受职工的意见。二是释疑解惑。对于职工提出的疑问,企业经营者要开诚布公、实事求是、耐心细致地向职工讲清原委,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理顺他们的情绪。切不可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用不着边际的解释、漫不经心的态度来敷衍职工。三是闻过则改。对于职工提出的一些需要整改的问题,无论是涉及企业全局的,还是事关职工个人的,企业经营者都必须认真对待。条件成熟、许可的,能整改的应立即整改。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向职工说明不能及时整改的原因,以求得职工的理解。唯有如此,厂务公开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