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同享一片沃土——记带领海河湾村人共同致富的全国劳模龚世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2
第1版(要闻)
专栏:

  同享一片沃土
  ——记带领海河湾村人共同致富的全国劳模龚世权
  本报记者傲腾新华社记者夏林杜继昌邹兰
  加拿大福特汽车厂厂长怀特作为技术咨询专家,曾在中国海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住了5个多月。临行前,他环视着沃野上的厂房,造型别致的住宅,绿树掩映的街道,笑逐颜开的村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个普通农民能创办这么大的企业,真是不可思议;一个中国乡村在他带领下竟然变得这么富裕,更是不可思议!”
  这个村庄就是天津市著名的明星小康村———津南区双港镇海河湾村,这个普通的农民,就是用10年时间带领村民们建起了中国北方最大的乡镇摩托企业的龚世权。
  共同致富路上,海河湾人忘不了龚世权的“惊人之举”
  1989年,是海河湾村民心中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就是从那时起,海河湾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这一切都缘于一个惊人的决定:村里最富有的私营企业港森摩托车厂,要无偿转给集体,成为全村人所有的村办企业。做出这个决定的正是农民企业家、港森摩托车厂经理龚世权。
  为什么要把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500万元资产交给村集体?当记者在采访中提出这个疑问时,龚世权的回答很实在:“当初一起集资办厂的亲戚朋友也是这样问我的。我跟他们说,党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着大伙共同富裕,这件事上咱们得带个头。海河湾穷了多少年,咱们富裕了,可看看乡里乡亲,受穷的有你们的大伯、兄弟,有你们的好朋友,为什么不帮着他们一起过好日子呢?”
  当私营港森摩托车厂的牌子被村办“港田摩托车厂”几个醒目的大字代替时,海河湾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希望,而回报这种希望的是宝贵的信任和拥戴。
  1990年,56岁的龚世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一年夏天,海河湾村委会改选,龚世权在热烈的掌声中,以全票当选村长。1991年,龚世权又以绝对多数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张张信任票不只是投给了龚世权、投给了摩托车厂,更是投给了海河湾村充满希望的明天。
  10年过去,在龚世权的带领下,海河湾———这个昔日的穷窝窝,成了天津赫赫有名的明星小康村。全村固定资产达到3亿多元,累计上交税收1.5亿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共同致富路上,他带着乡亲们上了市场经济的大学
  共同致富,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这是龚世权的梦想,也是海河湾人的追求。但这条路究竟该怎样走?龚世权有他自己的理解:“身为农民企业家,我一门心思是想把乡亲们带到市场上去折腾,这才是共同致富的正道。”
  只念过几年私塾的这位乡土企业家,正是凭着最朴素、也最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市场观,使海河湾村在摆脱贫穷的关键时刻,没有“小富即安”,而是果敢地迈出了正确而坚实的脚步。
  海河湾村人清楚地记得,当年龚世权带领大伙办起家具厂,生产的“席梦思”床垫畅销河北、北京、辽宁、内蒙古等许多地方时,龚世权却突然研究起残疾人使用的三轮摩托车。有些村民不理解:“放着好好的家具不去做,又搞什么机械化的摩托车,那是咱农民干的事吗?”龚世权耐心地解释:“现在生产床垫的厂家越来越多,再畅销的产品也有饱和的时候,如果不抓紧时间转产,肯定吃大亏。残疾人用的三轮车,生产厂家少,我们上马一定能赚大钱。”经过一段紧锣密鼓的准备,海河湾人造的摩托车很快摆进了天津各大商场,不久又打入全国各地。令人惊喜的是,他们生产的三轮摩托车不但残疾人欢迎,而且受到广大农民和城里人的青睐。这时,市面上“席梦思”床垫的销售因为生产厂家太多而跌入低谷。
  当时海河湾生产的三轮摩托车闻名遐迩,全国各地纷纷效仿。经过一番深入调查,龚世权找来老伙计商量决定,在三轮摩托车的基础上,升级换代,发展二轮摩托车。他们把着眼点放在有8亿多农民的农村市场。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将全厂人员严格控制在500人以内,比同等规模的国有企业少一半人,大大降低了成本。1992年,“港田”年产值达到1.35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1994年,港田集团的大字招牌在海河湾村高高竖起,下辖生产企业扩展到8个。1998年,全国摩托车产量大幅度下降时,他们生产的两轮摩托车猛增到18万辆,比上年增长了20%,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港田摩托车覆盖了东北三省、华北五省市和西北五省区,黄河以北90%以上的县都有了港田摩托车的专卖店。
  今年9月,投资1000万元的一座现代化摩托车发动机专业生产厂又在海河湾投产。当问及在市场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投巨资新建一个年产10万台发动机的新厂是否明智时,龚世权笑了:“农村市场还宽广得很,我们的主产品定位在农村,至少还有10年的销路。”
  共同致富路上,庄稼人又在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尽管海河湾已在盐碱地上崛起了一座拥有1800多名职工的工业城,成为全国百强乡镇企业、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龚世权也荣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称号,但他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停步不前。
  1992年,港田集团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招聘了93名工程技术人员,速成了港田乃至整个海河湾村的“科技头脑”。这些年集团不但从天津、北京、上海聘请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更注重从管理方面入手,为企业配备高级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律师等,组建高层次智囊团。目前,集团公司已有200多位外聘人才进入了管理层、决策层,担任了关键岗位的领导职务。
  据不完全统计,为了“外借”高级人才和“内培”大学生,以及增加产品的高技术含量,港田集团已总共投入了5000多万元。
  龚世权说,这笔钱花得值!他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梦想,就是要把“港田摩托”建成中国牌子最响的乡镇摩托企业。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从现在起,就得搭上高科技的快车。
  在和龚世权握别那天早上,记者来到他的办公室。见他身后的墙上,三个斗大楷书“精气神”灼灼夺目,拙朴中透出难掩的豪放。注意到我们的目光,龚世权说了一番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这三个字是我自己写了贴上的。我觉得,人活着就要活出点气势来,要有向上的精神。这股精气神儿,不光我要有,全海河湾村人人都要有。再说大点,如果咱全国农民都有这种精气神儿,那中国的变化就会更大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