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给建筑以艺术归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2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直言录

  给建筑以艺术归位
  袁运甫
  我们的城市建筑环境中,特别是一些重要历史文化景区,缘何出现“景食”现象?表面看是对建筑单一审批、孤立设计造成的,深入分析,则是有些建筑规划设计违背了艺术规律。
  建筑既是艺术,就不该忽略“和谐即美”的艺术规律,以及因其与人和环境的多重关系而具有的更复杂、更持久的特殊性。由此,笔者想到一个事例:1978年,有人请美籍华裔建筑艺术家贝聿铭在故宫附近设计一座高楼,他谢绝了,并中肯指出,现代化建筑设计,也应该有一点规律,如高度,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感;离故宫越远则可逐渐变高,这就是规律。不按规律办,建筑环境便散乱,高高低低的,形成不了鲜明的整体形象。
  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城市建筑,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既要保持各自的历史文脉,又能适应城市高速发展的节奏,其中确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我想,首先是建筑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树立“大美术”、“大建筑”的观念,不要再继续走学美术的就能画画,学建筑的只管盖楼的狭窄老路;另外,当下迫切需要给建筑以艺术归位。笔者为此提议成立城市规划建设艺术委员会。若此,或许会使我们以后少一些“建起来再说”的败笔,也避免再出现因“景食”带给人们“建设性破坏”的遗憾。(作者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