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北京国际音乐节 新世纪的“城市名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2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超越单纯音乐活动,蕴涵深刻的文化意义
  ●阿格里奇、傅聪等古典乐坛的翘楚纷至沓来
  ●第二届尚未落下帷幕,第三届已基本准备就绪
  北京国际音乐节
  新世纪的“城市名片”
  程强
  音乐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
  与世界各国著名的国际音乐节一样,北京国际音乐节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音乐活动,而是包含着深刻文化意义的音乐盛事,是北京标志性的文化活动之一。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但同时也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国际都市,如何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向世界展示这座文化古都、历史名城的崭新风貌,是北京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面临的一道全新课题。
  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方面,以面向新世纪的战略眼光创办北京国际音乐节,正是这一全新课题的圆满答案。从去年的初创成功,到今年的更上层楼,北京国际音乐节已经以独特风格、高水准的艺术质量、与国际化接轨的科学运作和严格管理令世人瞩目,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年的第二届音乐节,将持续一个月,演出音乐会四十多场,参加音乐节的中外音乐家多达一千二百余人,其中不乏音乐大师以及令人心醉神迷的曲目。
  我们在过去的特殊年代里损失得太多,其中包括对文化艺术、对心灵世界的追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音乐,不能没有音乐节。指挥家李德伦说,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举办非常必要,虽然与欧洲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音乐节相比开始得太晚,但毕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希望得到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
  高水准的艺术质量,离不开国际化、专业化的运行机制
  仅以参加本届音乐节的世界音乐大师和高水准的音乐会为例,钢琴家阿格里奇、陈万荣、傅聪,大提琴家梅斯基、韦伯和小提琴家斯特恩等,都是世界古典乐坛的翘楚。他们的参与,无疑是本届音乐节高水准的一个标志。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指挥家。在他参与创办北京国际音乐节并担当艺术总监之后,他以自己多年在海外乐坛艺术生涯中获得的经验和视野,以及自己对中国音乐事业的理想、热情,为音乐节的高水准和成功举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京国际音乐节靠音乐节这个好品牌吸引中外知名企业作为赞助商,靠高质量的音乐会丰富文化市场,靠低票价吸引爱乐者,靠公益性的教育项目使音乐节更富于文化内涵等,都具有开拓性的战略眼光。
  举办国际音乐节这样大型的音乐活动,要按国际惯例来运作。例如邀请国际知名音乐家参加音乐节以及确定音乐会曲目、剧场、时间甚至市场调查、确定票价、寻求赞助、广告宣传等,都要提前两到三年就着手进行。北京国际音乐节初创之时,尚难马上达到这种理想状态,仅仅提前了半年时间;但到第二届时,已做到了提前一年进入;到了今年6月,已开始操作2000年的第三届音乐节事宜;而2001年的第四届音乐节各项工作,将于今年12月开始,基本做到提前两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