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锦绣中华 文化产业一明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2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锦绣中华
  文化产业一明珠
  谢明
  十年中,他们共接待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四千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外国政要、著名企业家也都视察、访问过这里。江泽民总书记曾题词:锦绣中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1998年,又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旅游景区。他们还被国家、省、市多次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青年文明号、双优企业、旅游先进、卫生先进,荣誉一个接着一个。但他们想得更长远。他们准备明年再建一个介于广场与剧场之间的新型演出场地,成为科技与文化高度结合的旅游舞台,在二十一世纪令全国乃至世界瞩目。
  锦绣中华缩微景区融五千年历史与壮丽多彩的山河于一体,八十二个景点被誉为:一步跨入历史,一日畅游中国。民俗文化村集民居建筑、民间艺术、民族风俗在一园,静和动相呼应,许多民族的生存风貌好像一首首美丽的诗歌。这两处景观已成为深圳市的一种文化标志。
  十年营业十七个亿
  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于1989年,尽管当时他们的脑海里还不存在文化产业的语言概念,但是其经营思路已经具备了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他们用现代产业的管理方式、营销理念,创造文化产品,发展文化事业,从文化效用中获取经济效益。他们下属的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村十年来营业总收入超过十七亿元人民币,创利六个多亿,年均创利七千多万元,分别在开业后的十七个月和十三个月内收回全部投资,今天足以再造七个锦绣中华和七个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村是深圳的两大文化产品,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锦绣中华是我国第一家主题公园,开中国主题公园之先河。来这里的不但有海外游客、深圳市民,还有更多的人就来自景区所表现的那些地方。这正是品牌策划的魅力!深圳没有久远的历史遗存,但浓缩的山山水水和文化艺术却满足了人们的一种欣赏心理:在其他地方只能看到一景或两景,而在这里可以饱览全部。民俗文化村则让游客在短时间里体味到各地的风情。
  活力在于创新
  国内有不少主题公园开始时都是热热闹闹,没过多久便一败涂地。然而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始终以创新为旗帜,让公园年年有变化。不用说外地游客每次来每次都有新感觉,深圳市民有不少人就来过十几次甚至几十次。静态的景物,他们不断增加、修改、重建。公司每年要花费大量资金派出采风团去各地考察实景的人文环境和艺术素材,回到深圳后再提出新方案;还让管理人员和艺术家出国学习,提出新的规划和设想。动态的演出,他们的创新就更为频繁。民俗文化村的表演有三大区:村寨、广场、剧院,演出紧扣公园主题。满族舞蹈家林树森是这里的总导演,又是公司的副总经理。据他介绍,二十四个村寨里十个有现场表演,以民间艺术表现村寨所属民族的文化特色,节目都是公司聘任的艺术家们采风的硕果。每场表演都与旅游相融合,丰富多彩的提问、妙趣横生的解说,加上常常请客人作为表演的主角,使得小小的表演区总被游客围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如今正在上演的“新中华百艺盛会”已是广场表演的第四代产品了。五百位演员同台献技,各民族的艺术风姿,或形成舞动的画面,或搭作流动的彩车,伴着焰火、光阵、灯影,在两千多露天坐席前缓缓走过,辉煌璀璨,千花竞奇。民俗文化村的豪华剧场早已是中外游人关注的焦点。《中国风韵》、《四季回旋曲》、《蓝太阳》等十几场晚会在这里上演过两万多场次。自今年1月《绿宝石》登台以来,一千六百余座的剧场更是天天爆满。这是一场旅游情趣非常突出的节目,画面紧凑,节奏紧张,高科技的场景布置,色彩斑斓的舞姿,令观者如醉如痴。它和广场表演交相辉映,成为民族风俗的长廊。
  培育文化人才的摇篮
  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下属两大景区,员工上千,历十年而不衰,靠的是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来激活员工的文化创造性。所属民族歌舞团、民族服饰团、土风歌舞团、民俗歌舞团,考勤严格,奖惩分明,责任到人,演员演完了村寨再演剧场最后还要演广场,一人必须担当几种角色。据公司总经理张元兴介绍,他们掌握了每一位演员的技术特长,尽力发挥这些人的文化潜质,培育更高的艺术品位。有许多演员来自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占很大比重,他们就办起培训班,让演员们尽早适应深圳的都市生活。当各民族传统节日到来时,他们就举办庆典,给人以家庭感。演员们的艺术水平提高很快,不仅在园内备受赞誉,还出访祖国各地和海外。在全国和各省市的艺术节及赛事中也频频露面,屡获大奖。北京来的艺术专家称赞这几大团具有“国家艺术团体的质量”。开业至今,他们已培养了七百多位少数民族员工,不少人回去后成为当地的文化骨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