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乘着歌声的翅膀——评“五个一工程”获奖歌曲词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2
第10版(舞台屏幕)
专栏:“五个一工程”获奖文艺作品评论征文

  乘着歌声的翅膀
——评“五个一工程”获奖歌曲词作
  劲松
  歌词,对于歌曲来说,是先行的基础,成功的根本。脍炙人口的歌词,是沙中的金,奶中的油,诗中的蜜。荣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歌曲的歌词不愧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它们正乘着歌声的翅膀,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高高飞翔。
  歌词,是歌曲的文学部分。一首好词就是一首好诗。应该说,本届获奖歌曲的词作大都具有这一特色。你听:“把心交给祖国/交给茂密的森林浩瀚的沙漠/把心交给祖国/交给长城的烽火黄河的船歌/把心交给祖国/交给沸腾的港口驰骋的列车/把心交给祖国/交给谷雨的播种仲秋的收获……”(《把心交给祖国》),歌词立意深远,风格清新,读起来抑扬顿挫,舒展自然,是一首优美抒情、含蓄凝炼、寓意深邃的诗。《走进校园》歌词非常有特点:“和晨风一起走进校园,和校园一起朗读春天,和国旗一起亲吻太阳,和太阳一起打开书卷”,既有童趣,又富诗情画意。《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走进新时代》、《中华大家园》、《送你一束红月季》等等,都是一首首好诗。
  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的心声共鸣,是这届获奖歌曲歌词创作的显著特点。其中《走进新时代》等最有代表性:“……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歌词情感自然流淌,平实简约,又句句有“出处”。在一首歌中,既能再现历史,又能反映当今的时代脉搏,实在难能可贵。它以真情与激情,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奏出了时代的旋律。艺术实践证明,用群众的语言,歌唱群众的心声,这样的作品才能和人民群众心心相通。心通才能声随,声随才能音和。已传遍大江南北、老少皆吟的《常回家看看》的词作者注重人们的普遍感受,用明白平实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最普遍的真挚情感,回应着人民群众对传统美德的呼唤,所以这首歌能引起强烈共鸣。
  一首好歌词,总是有着它独特的观察角度,有着新鲜的个性和语言。“我曾相信过月宫有嫦娥/小时候奶奶曾经给我讲过/我曾羡慕过补天的女娲/妈妈曾用她教我懂得执着/我曾经钟爱你每一个古老的故事/我曾经骄傲我拥有你神奇的传说……”《我属于你,中国》就是一首以新颖的角度和个性化的语言,倾诉了人们对祖国的挚爱与眷恋。《三月三九月九》描写的是各民族团结奋进共铸祖国辉煌的情感。寓雅于俗,琅琅上口,也富有鲜活的个性:“三月唱播种/九月唱丰收/牧歌满山飘/渔歌浪中游……”
  写歌是为了给人们听的,让人一听就懂,唱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又回味无穷,这是听觉艺术的一个特质。可是,目前一些流行歌曲,甚至是上了所谓“排行榜”的“金曲”,硬是让人听不懂。比如:“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情谊无价亦保”、“天降仇敌忾”等等,使人弄不清什么意思。还有什么“美梦有几多方向”、“万金似慷慨”、“唯苦心良在”之类,只怕语言学家也只能干瞪眼了。对那些晦涩难懂的歌曲,群众早有愤激之声,“写歌词的人要说人话!”值得高兴的是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歌曲丝毫没有这种残次病态,而是大部分词作做到了寓深刻于浅显,寓雅于俗。
  歌词是属于大众的,属于生活的,愿我们的词作家为了大众,多写些明白晓畅、深刻隽永的歌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