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拓展丝绸之路——土耳其纪行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3
第3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拓展丝绸之路
  ——土耳其纪行之一
  人民日报新闻代表团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应土耳其总理府新闻总署的邀请,人民日报代表团出访这个西亚文明古国。东道主安排代表团首访该国第一大城市、经济贸易中心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得天独厚,地跨欧亚两洲,这在世界版图上绝无仅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一桥飞架两洲,便是伊市的象征。在古代,伊斯坦布尔是丝绸之路的西亚重镇,东西方货物的集散地。今天,它雄风依旧,是黑海、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港口;土耳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竟由它产出;土耳其跨世纪工程“丝绸之路自由城”就以它为依托而建。
  抵达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天上午,我们采访了土中贸易协会主席雅乌兹·欧乃先生。欧乃的办公室设在一座豪华写字楼内,墙上挂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织锦,书架上摆一对青瓷花瓶。年近不惑、中等身材的欧乃温文尔雅,是位儒商。用英语讲了一两句开场白后,欧乃竟讲起流利的汉语来。他自我介绍说,他出生在黑海边的一座小城市,年幼时就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国特别感兴趣,同学们和亲戚朋友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中国”。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安卡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学专业。1984年,他来中国学习,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现代汉语,之后又到上海复旦大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还出了两本研究唐诗的书。代表团团长李仁臣听到他是复旦校友时,惊喜地说:“欧乃先生,今天见到你很高兴,也很意外,没想到在伊斯坦布尔见到的第一个土方主人就是我的校友,会讲中文,备感亲切。”自此,宾主的谈话更加融洽。欧乃先生风趣地说:“我岂止会说中国话,我的太太是中国人,她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两个孩子也说中国话,我的岳父母和我们同住。我在家里成了少数民族。不过我受到很好的照顾,每天享受美味的中餐。”
  欧乃的家庭是个教师之家。父母、叔叔、姑姑、兄弟都当老师。他原来的志愿是当大学教授或外交官。80年代中叶,欧乃在复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当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之时。欧乃认识到,促进土中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更有意义,于是在北京成立了土耳其公司办事处,欧乃也成为第一个常驻北京的土耳其代表。他们的公司是一家工业公司,搞钢铁、石油、集装箱贸易,公司还拥有8条货轮和3个发电站。这期间,中土高级领导人开始互访,文化和教育交流日渐密切。10多年来,欧乃先后陪同土耳其总统、总理以及许多高级官员访华。他还把许多土耳其工商界人士请到中国洽谈生意,参观访问。他每年必参加土中贸易混合委员会的会谈。欧乃担任土中贸易协会主席已有两年多,该协会下属有100多家企业,包括钢铁、船舶、建筑等方方面面,其中许多是集团公司或大型企业。
  在中土两国领导人的关怀下和像欧乃一样致力于促进中土贸易人士的推动下,中土经贸往来日益发展。中土直接贸易始于1965年,1971年两国建交后,经贸合作开始有所发展。1974年两国签订贸易协定。1981年,双方进一步签订了经济、工业和技术合作协定,决定每年轮流在北京和安卡拉举行部长级混合委员会会议。两国的贸易额从原先的几百万美元发展到今天的8亿多美元。中国的大米、纺织品、化工产品、机床、电器和水电机组在土耳其市场很有竞争力;土耳其的钢材、铬矿石、石化产品和铜等在中国很受欢迎。
  1984年8月,面对众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中标承建土耳其阿迪古泽水电站的两台装机容量为31万千瓦的发电机组,从而揭开了中国成套水电设备进入土耳其的序幕。该水电站位于土南部城市安塔利亚附近,代表团专程前往采访了这一中土经贸合作先驱者的成果。这座水电站建于阿克苏河上,规模并不大。进入电站,水轮机、发电机、各种仪表,全部是中国制造,仿佛把一座中国水电站整个搬到了土耳其。水电站的经理介绍说,机组目前运行良好,累计发电已超过10亿千瓦时。有先驱者就会有后来者。我驻土大使馆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中土目前达成承建协议的水电站、火电站项目已达10个,其中超过百万千瓦的3座。
  在和欧乃先生的会见快要结束时,宾主的话题又回到了丝绸之路。在唐代,丝绸之路的起始点是中国的长安,在西亚的终点则是伊斯坦布尔,也是东方货物继续运往欧洲的中转站。那时候,商旅在驼铃和马蹄声的陪伴下要走半年多的时间。今年5月,土耳其航空公司开通伊斯坦布尔至北京的航线后,9个多小时即可到达。欧乃先生满怀信心地说:“我最近用中文写的一篇文章提出,我们的前人开创了辉煌的丝绸之路,把土中两国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应该发扬光大,进一步拓展丝绸之路。伊斯坦布尔仍然可以作为中国出口产品的中转站,向西亚、北非、欧洲辐射。我作为土中贸易协会主席,愿为促进两国的经贸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附图片)
  上图说明: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独领风骚,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气息于一城。
  本报记者李仁臣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