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历史哲学 要关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3
第2版(学术动态)
专栏: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五十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才会有长足的进步。最近,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单位联合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学术研讨会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发展的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功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不少新见解、新观点。本版将陆续发表几位学者的有关文章,以反映讨论的理论成果。
  历史哲学
  要关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
  □余源培
  “社会主义现代化”有极其丰富的历史内涵:首先,它一方面肯定了“现代化”的目标选择,另一方面又扬弃资本主义道路,坚持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其次,它肯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又实事求是地确认这种社会主义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要使人们认清这一历史大趋势,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揭示现代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流,中国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发展、振兴、繁荣、昌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实现现代化的追求;二是冲破“欧洲中心论”的束缚,科学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为什么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与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从“地域的”和“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有关。晚年马克思提出东方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设想,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其必须与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吸收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这一历史哲学要求我们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要有世界历史眼光,既不能离开“世情”孤立地谈“国情”,也不能离开“国情”抽象地谈“世情”。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是楷模。当代人类面临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等重大问题,如何运用唯物史观作出正确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的全方位变革,它要求改变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社会发展模式,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这就要坚持唯物史观,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伦理社会主义”,将道德伦理视作社会主义发展的原动力,忽视经济建设;二是“经济社会主义”,片面地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成经济建设是唯一。我们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动摇;又要充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此就要确立“综合国力”的新理念,其中既包括经济力,又包括文化力。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要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观建构问题,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