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克服制度障碍,整合创新资源——建设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3
第3版(科技)
专栏:

  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克服制度障碍,整合创新资源——
  建设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
  赵慕兰
  编者的话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项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在前进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对策。
  本版今天编发的这组稿件的作者,大都是在火炬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一线辛勤工作的同志。有的从制度创新、风险投资、立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有的介绍了这些年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为其冠一总题“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旨在鼓励探索,供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同志和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志参考。
  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强调:“未来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发现、研制、推广一体化的竞争方式。”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我们重视。即使有了科技实力、人才,而没有采取恰当的竞争方式,则竞争取胜仍会困难。
  采取发现、研制、推广一体化的竞争方式,就其实质看,是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中,即从科技投入到经济产出的全过程中要实现各个环节的无障碍衔接,以保证创新资源的整合与转化。
  在我国以前的计划体制下,技术创新所必需的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活动和经济活动被分割于不同的行政系统之中。在科技与经济两个目标完全不同的行政系统中,科研人员与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潜移默化的社会文化影响以及长期以来封闭的人事、信息管理制度等等都制约着科学技术向经济领域的转化、渗透。因此,科技向经济的输入主要依靠外在的行政力量,即科技对于经济而言,是外在的,非内生的,两者间联系是非经济性的。尽管近年来我国科技、经济体制已有很大改变,但由于制度因素的刚性特征,这种状态的彻底改变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这也是改革开放多年来,虽然政府积极倡导“产、学、研结合”、“科技长入经济”等等,却仍难速见成效的重要原因。
  北京市,是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教育领域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仅在海淀区中关村一带,就集中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大学等几十所中国一流的大专院校,以及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上百家科研机构。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很关注如何促使国家长期投资形成的科技创新资源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实质是一个涉及从观念更新到科技、教育、企业以及经济运行等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复杂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于:摸清规律,结合国情,着手于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两方面的作用。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通过它的总结分析可以看到在我国特定的经济转轨时期,应怎样遵循技术创新自身的规律,实现创新环节的无障碍衔接和创新资源的整合、转化。
  但是,北京中关村地区的区域创新网络的发育是初步的。第一,这种网络关系主要存在于企业之间,而企业与大学、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相对较少,较弱;第二,结网主要是市场导向的自发行为,政府的引导行为和学校及研究机构的参与行为还不够主动和自觉。因此,就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而言,中关村地区目前取得的效益与其所拥有的巨大科技资源相比,是不相称的。
  在上述两点不足的背后,是更深层的制度因素:科技与教育制度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因而大量沉淀在院校中的科技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仍然被阻断于市场之外,无法与其他创新资源整合及实现转化;能够激励科技人员持续创新的产权制度(包括知识产权)以及促进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风险投资体系尚未形成;由于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政府通过组织构架的改革以保证创新网络加速形成的决心还不大,等等。要克服制度性障碍,出路只有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的最重要的供给者是政府,即制度创新的主要行为主体是政府,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促进区域创新网络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在当前科技经济全球化大潮到来之际,在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关村地区的再发展面临着一次战略性选择:是继续维持目前主要依赖市场自发力量推动的状态,还是在遵循市场及创新规律的前提下,同时加大政府的作用力度,通过制度创新,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网络,提升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显然,只有通过后者,才不枉费几十年来国家投资形成的科技资产,才能赢得知识经济的挑战。(附图片)
  压题照片:位居中国电子百强第十名的深圳华为公司,是我国通信产业的骨干企业。上图是华为研发、检测部门一角。刘艺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