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拉希德碑发现二百年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3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拉希德碑发现二百年祭
  朱梦魁
  在解开古埃及文字之谜的拉希德碑发现200年之际,在破译碑文的法国学者商博良的故乡费加克,今年年初举行了一系列有关学术和考古方面的纪念活动。几个月之后,拉希德碑出土地拉希德城也举行了国际学术和纪念活动。由于这层特殊的关系,法国的费加克和埃及的拉希德结成了友好城市。当年曾以破译法老文化而在世界上引起轰动的拉希德碑,如今又成了密切法国与埃及文化交往的纽带。
  拉希德城位于尼罗河右汊入海口,先前的名字叫罗赛塔,是个不大的村落,现在已经发展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港口。拉希德除了老城区之外,又在靠近港口的海滨建起了新城区。拉希德城里城外大约有百万株椰枣树,碧海椰林相衬,地中海与尼罗河交汇,风光气候两宜人。今年在拉希德举行的拉希德碑发现200周年的纪念活动,没有人们先前预想的那样声张和隆重。不过,参加拉希德碑学术研讨会活动的埃及和外国学者们各抒己见,重申了发现和破译拉希德碑的伟大意义———为悠久而神秘的古埃及文明投下了科学透视的光芒;让世界考古领域古老而又新生的埃及学走进了各个大学的课堂。
  拉希德碑是一个周边形状不规则的黑色花岗岩石碑。碑文中的三种文字:古埃及通俗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希腊文的镌刻都使用阴刻手法。碑文记载的内容是埃及的教士们于公元前196年在曼夫城的聚会。在这次会议上,对国家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教士们表达对巴德里姆斯五世国王功德的承认,并确定给予国王的尊称和封号。2000年来,尽管埃及沧桑巨变,改朝换代,然而拉希德碑这块黑色玄石上的碑文,就像永远不能解开的千古之谜,一直在无言地考问着本地人和外来者。
  18世纪末叶,在拿破仑率领军队和学者团进犯埃及期间,一个叫布歇尔的法国军官在勘查拉希德的卡特拜城堡时,在城堡里发现了拉希德碑。对埃及进行军事开拓和科学研究的使命,使他本能地感到这块精雕细刻的古代石碑可能是重要发现,其中一定包含了许多玄妙难懂的意思。1799年7月19日,在随同法军远征埃及的学者团会议上,一致认定拉希德碑的发现是一个大收获,商博良等几个东方学专家请缨,承诺将尽可能快地破译出碑文上的古埃及文字。在18世纪末,世界上关于古埃及文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瑞士学者大卫·艾克布拉德和英国医生托马斯·约克是这方面的出类拔萃者,但对于天书般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只是一知半解。才华出众的语言天才商博良,借鉴他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着手从事许多人曾经做过、最后却一事无成的艰难事业———破译古埃及文字。
  商博良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图形符号是表示意义还是表示声音?光阴荏苒,转眼20多年过去了。1822年9月14日,在商博良苦思冥想的黑暗中,终于看到了识破谜团的光亮。他发现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图形和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必须有两个在一起的组合,并发现其中的11个图形符号可在古希腊文字母中找到相似的对应符号。与此同时,商博良通过破译拉希德碑上的三种碑文,还发现了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希腊宗教祭文和古埃及通俗文字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各自的地位,虽然三者同源,但前者是神圣文字,中者是古希腊人统治埃及时期的通用文字,后者是古代埃及民众日常使用的通俗文字。从此,智慧之光拨开了古埃及文字的神秘雾霭,一个全新的学科———埃及学随即问世,纷繁复杂的埃及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的历史分期也有了科学的界定。
  拿破仑1797年至1801年对埃及的远征,对法国与埃及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埃及在地理和自然环境等方面靠近欧洲海岸,以及外部殖民主义势力对埃及的长期渗透,埃及的近代文明,特别是考古等学科的历史研究和学术活动,无可避免地带有欧罗巴的印记。与法国人热衷于回顾历史相比,埃及人在评价拉希德碑破译的意义时注重展望将来,对埃及与法国之间的文化合作寄予厚望。当年,埃及学在法国人手里发端,继而风靡整个欧美乃至全世界。因此可以说,法国人对埃及自然、地理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开拓”行动,给承载厚重、进展缓慢的古埃及文明的研究活动以有力的推动;同时,大量浩繁的科学文化活动为军事远征多少增添了文明和进步的色彩。及至穆罕默德、阿里和伊斯梅尔统治埃及时期,埃及尤其重视与法国的关系。自1822年英国侵占埃及之后,特别是大批崇尚改革的埃及民族主义者纷纷前往法国,或是去其他对英国抱有敌意的欧洲国家留学或从事宣传活动。当年带有戏剧性的埃及、法国和英国的三角关系,促进了开罗与巴黎的接近,埃及封建王朝结束后,埃及与法国的文化合作日益紧密——法国除了在埃及开通举世闻名的苏伊士运河之外,法国人对埃及的古迹发掘、整理的贡献特别巨大。要想知道埃法两国文化合作的未来走向,可以从开罗最近开设的学科齐全的法国大学一事中找到答案。
  在纪念拉希德碑发现200年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埃法传统的文化合作是主调,但在见仁见智的看法之中也引出了题外的话。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大文豪乃吉布·马哈福兹认为,只有对外开放,埃及才有前途,因为开放是沟通与借鉴其他进步和文明的重要途径。法国新闻工作者罗贝尔·苏里耶在他的新著《埃及文明照亮了法兰西》一书中提出了两个问题:全球化中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他认为,保护法语和民族文化特色是抵御文化霸权行径之必需。当然,也有人重提拉希德碑的回归埃及问题。然而,伦敦大英博物馆方面对埃及索要拉希德碑的正当要求一直是老调重谈,说拉希德碑的发现和归宿都已经成了不可改变的历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