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这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冬季生产为什么开展不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1-05
第2版()
专栏:

这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冬季生产为什么开展不起来
李广平
河南省林县魏家庄行山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四年夏秋两季普遍增产,小麦每亩平均收成二百零一斤,秋庄稼每亩平均收成二百五十六斤,每亩超过一九五三年秋季实产量三十六斤。按道理来说,社员们该是欢天喜地的,可是实际并不是这样。当干部问到他们收成怎样时,社员们都说:减产了。再问他们冬季在搞什么生产,都说:“社长叫干啥干啥吧!咱还能不听人家指点?”
社员的情绪为什么这样低落呢?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发现有以下一些原因:首先是社员对购粮政策不摸底,怕叫自己多卖粮食,所以不敢报实产量,情绪不高。其次,是社内财物制度混乱,社内的一切经济开支都由会计、社长一手包办。社长领导又不民主,动不动就训斥社员。有一次,社员魏五建给社长魏文书提了一个意见,要他把社内财物公开,不要一手包办。魏文书说:“谁嫌不公开谁来干。”社员未老福说:“入了社真像钻进闷葫芦一样,算是不知东南西北啦。”大家生产情绪低落了,虽然三秋工作早已结束,也不能很快进入冬季生产。
根据以上情况,工作干部首先向社员进行思想教育。这个社的绝大部分社员对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有的说:“不是咱农民生产粮食,工人吃什么?”年老的人更糊涂,认为一切都是农民吃亏。针对以上思想,首先领导社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使社员初步明确认识到国家工业化需要农民的支持。工业发达了,国家就能用更多、更便宜的新式农具和化学肥料来供给农民,帮助农民用机器种地,帮助农民兴修更多的水利事业等。这样在社员思想上初步树立了支持工业化的观点。接着又用算账办法,计算全村几年来农副业增产和生活变化的情况。一九五一年每亩平均收粮三百一十七斤,一九五四年每亩平均收三百七十五斤;山果和外出工人工资两项收入,每年比过去增加一亿七千万元。一九五一年全村买四十九丈二尺,一九五四年前半年就置了六百五十六丈,食盐每年也比过去多用五千多斤。这样算账的结果,农民从自己生活的改善情况,深刻认识到供不应求的原因和统购统销政策的正确性。但仍有个别社员反映:卖余粮是应该,就是给咱留的粮食嫌少些。社的干部李兆日根据他自己家里过去的实际生活情况,说明现在留的粮食并不算少。接着大家又回忆了过去的生活和今天的情况,对所留粮食没有意见了。全社根据推算结果,该卖余粮八千斤,大家表示一定要提前卖粮给国家,支持工业建设。
对统购统销政策的顾虑解除后,社员情绪普遍提高。但是有些人一想到社内的财物制度混乱,仍是心情不安,不能立即转入冬季生产。针对社内存在的问题,召开了社员会,让大家提意见,检查社的工作。社员提出了许多积压很久的意见。如全社劳动力不能统一使用,新社员在某些农活上还是单干;社内会计不管全年农业生产投资,技术员支配一切,不能实行计划经济管理;用了社员的大粪不作价;搂了社员的山坡草,不但没作价,就连割草人的工也没有计算等等。社员们提出的最大问题是财务制度混乱。选举的粮食保管员没有掌握仓库,社长和其他人可随便到仓支取粮食;选举的经济保管员没有见到一张钞票,社内收支多少,都由社长和会计一手包办,想花多少就花多少,不经任何人批准。如一九五四年春天社员大会决定用二百万元买两条牛耕地,少数干部却违背社员大会决议,竟用四百万元买来一头骡子。老社员入社的牲口、农具,原规定三年本利还清,现已整二年了,本利一文钱都未还,也不说明原因等等。民主发扬以后,社员情绪大大提高,普遍反映说:自入了社没有蹬过社的底,这回可要彻底地清理一下。
经过这些政治教育和思想发动,社员的生产劲头开始高涨起来;就在这样基础上,发动全体社员,找窍门、挖潜力,订出了冬季生产计划。在农业生产方面要普遍冬浇小麦一次。还计划修大厕三个增加肥料,改良七亩地的土壤。在副业生产方面,要发动社员整修蚕坡,为一九五五年养柞蚕打下基础。目前该社一面着手解决社内存在的问题;一面开始了冬季生产。全社现已割草搂树叶两万多斤,妇女也全部出动搂树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