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裴青源为什么会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1-05
第2版()
专栏:

裴青源为什么会转变
李大荒
裴青源是湖北省浠水县望城乡的一个中农,家口大,田地多,一向是个大庄户。前年秋收后,乡里进行了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宣传教育,许多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了,踊跃售出余粮,支援国家工业建设。但是,裴青源却思想不通:政府把余粮买走了,哪有留在自己手里方便?再说,要是明年春上粮食涨价了怎么办呢?尽管想不通,眼见别人都卖了,自己也不能不卖呀。于是勉勉强强地卖了二千斤余粮。卖粮后,心里老是沉闷闷的: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自己不能作主,多气人!他于是托人写了封信,寄给参军的三弟诉诉“苦情”。哪晓得三弟回信批评他的思想不对。信中说统购统销政策点点是为农民好。还要他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新道路,把生产搞好。这封信给他当头浇了一瓢冷水。但却也使他的思想拐了个弯:为什么三弟也批评我的思想不对?
去年九月末,乡里布置粮食统购,干部引导大家总结一年来粮食统购统销的好处。裴青源和大家坐在一起,听着别人发言。人们提起统购统销,就联系到政府保证粮食供应,使农民避免了中间剥削的好处。汪友旺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一年来,他以公平合理的价钱,得了八百斤米的供应;如果在过去,要想解决这些口粮问题,就得求助高利贷者,以借一石驮五斗利来算,就要驮四石利谷。裴青源心想,这话是实在的;一九五四年水灾这样严重,买供应粮还是一九五三年的原价,一点没涨哪!人们又谈到一九五三年卖余粮后增加了生产投资,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的情况。林幼德说他一九五三年用卖余粮的钱买了硫酸錏四十斤,把“望天丘”变成了丰产田;花四万五千元买了个奶猪儿,现在是一担多肉的大猪了;一九三八年被日本鬼子炮弹打破了的棉絮,也在一九五三年卖余粮后换成了新的。裴青源心想,这话也是实在的:自己把卖余粮的钱买了五十斤硫酸錏和一些肥饼上在稻田里,又买了“六六六”杀了棉虫,一九五四年不是增产了吗?十二亩稻田打了七千六百多斤谷,比一九五三年增产一千三百多斤,棉花比一九五三年差不多要增产一倍。吃的穿的都比过去好多了。裴青源想到这里,记起三弟在信上说过的话:“统购统销政策点点是为农民好。”现在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看来,这话一点不假。
裴青源虽然了解粮食统购统销的好处,但是真到卖余粮的时候,心里又犹豫起来了:自己曾经少报产量六百多斤,现在报实不报实?不报实留下干什么?还想搞“自发”吗?一九五三年搞“自发”的事情,他并没有忘记。一九五三年快到中秋节的时候,谷打上了场,城里头的一个酒馆老板跑来对他说:“去罗田贩板栗,到黄石市卖,起码赚个对半呀!”这一说正中了他的心思。忙把一条牛卖掉,去罗田贩板栗。好费力把板栗运到黄石市,可是价钱并不比罗田高多少,国营公司、合作社里的板栗堆得像小山样。忽听着一阵风,说九江板栗价钱高。索性又把同路的一些板栗拉到手,一船运到九江。哪晓得九江虽然离黄石市几百里路,价钱也高不了多少。只得咬着牙卖了,把蚀秤、烂损、运费、伙食一除,一条牛差不多蚀光了。他还不死心,又借了一笔钱,转到黄石市贩了一批石灰往回运,打算捞个本利回家。可是,如意算盘又打错了,石灰也没赚到钱。丢了一条牛,还耽误了二十多天的生产。自从吃了这个亏,裴青源觉得有点“够受”,去年才老老实实地参加互助组搞生产。现在生产搞好了,如果再去搞“自发”,会落个什么结果呢?不用说,会像人们所说的:“经济上划不来,舆论上不光采。”裴青源想到这里,对于那六百多斤产量要不要报实的问题,也就找到答案了。
裴青源把问题想通后,心情愉快地和家里人商量售余粮的问题。大家同意他的意见:把隐瞒的六百多斤产量补报出来。根据“四留”的标准,把要吃要用的粮食留足后,余下的粮食全部卖掉。当下大家计算的结果,可以卖出余粮三千多斤。
第二天,裴青源把三千多斤余粮卖给国家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惊讶地说:一九五三年,谁不知道裴青源售余粮思想不通,一九五四年一下子就把余粮全部卖出,真是觉悟过来了。有些“不通户”(多半是富裕中农)看到裴青源把粮卖了,自己也打消顾虑,踊跃售余粮。现在裴青源被乡里评为“爱国售余粮模范”。他高兴极了,把售余粮的钱存进信用社,留作一九五五年的生产投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