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占补平衡与心理平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8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占补平衡与心理平衡
  夏珺
  笔者日前赴某县采访,见县城边上一片方圆数百亩的原耕地正在平整土地,一打听是准备建广场。再一了解该县的城市人口,只有十几万。十几万人的县城要建一个占地数百亩的广场,气魄不可谓不大,蓝图也颇为宏伟,然而笔者却不敢恭维。
  与该县领导谈起此事,请教建这么大的广场有无必要,是否有浪费耕地之虞时,县里的领导却大谈该县如何实行“占一补一”,如何开发复垦,基本上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言语间不乏自豪与心安理得,似乎因为耕地总量实现了动态平衡,他便有理由“实现”心理平衡。
  不错,为了保护耕地,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饭碗”,国家提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实行了“占一补一”、鼓励开发复垦等政策措施。但这决不意味着只要“占一补一”、占补平衡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大手大脚地敞开用地,别忘了还要集约用地、合理用地、科学用地。况且“占一补一”只是数量上的平衡,而占的地都是城市周边的好地、熟地,补的地则是开发的荒地、山地、生地,二者在质量上不可用日而语,是根本不平衡的,至少短时间内是很难平衡的。
  我国土地资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人均耕地少,只有1.59亩,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二是优质耕地少,2/3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1/5的耕地受到污染,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正在严重退化;三是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保护耕地的严格措施,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终于得到遏制。但保护耕地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必然越来越突出。因此,保护耕地和集约利用土地这根弦,必须时时刻刻绷紧,丝毫不可放松。
  一个城市该建多大的广场,广场规模与人口规模该是怎样一个比例才合理,笔者自知没有发言权。但我却有义务提个醒儿:不要忘记,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多占一亩耕地,就意味着多增加一份吃饭的压力。即使实现了占补平衡的地区,也要有耕地的全局观念,也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实现占补数量的平衡后还应考虑质量上如何平衡。总之,即使占补平衡了,也不要急于寻找心理平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