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新的跨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1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的跨越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侧记
  本报记者杨健
  11月20日凌晨3时4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刚刚迷糊了一个多小时,就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马上集合,去发射场!”匆匆套上预先准备好的厚毛裤和羽绒服,临上车时,我往鞋里掖了掖散落的鞋带。那一刹那,心里突然涌起一种莫名的紧张——不知道宇航员扣好宇航服、踏进舱门的感觉是不是与此相同?
  发射场通明的灯火盖过了满天寒星。一辆接一辆的汽车呼啸而过,直奔发射场边的测试厂房。与北京有近两个小时的时差,这里的清晨4时实际还是半夜。从昨天晚上10时30分开始,这里已经进入发射前8小时倒计时,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现场的一位技术负责人告诉我们,推进剂的加注在昨天下午5点钟左右即已完成。原来担心气温太低,会遇上麻烦。现在看来,总装、测试、匹配和合练都进展得十分顺利,加上地面控制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试验成功的把握。
  4时15分,所有摄影、摄像记者全部到位,在一道小沟前摆开了一字长蛇阵。1500米外,几盏大功率的投射灯把发射架和里面的火箭箭体照得玲珑剔透。
  发射场的大喇叭里一遍又一遍地报时,并不时传出指令。四周一片寂静,冰凉的相机贴在肚子上,随着心跳一上一下地起伏。5时50分,发射架的双臂开始张开,露出了洁白的箭体,火箭上端的“神舟”号试验飞船包裹在白色的圆筒中,比火箭稍稍粗了一号。圆筒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灯光下格外耀眼。
  “啪!啪!”两颗信号弹划过夜空,发射进入30分钟倒计时。发射架上的工作人员开始撤离,长长的车队从发射架方向疾驶过来,在黑夜中连成了一条火龙。“地下室还有人没有?观察室还有人没有?”工作人员手持对讲机在广场上高声寻问。凛冽的寒风紧张得凝固起来。
  清脆的信号枪声再次响起。火箭腾空时大地剧烈震颤。身后,一片热烈的欢呼声随火箭一起穿越夜空,在旷野中久久回响。
  从7月份飞船到这里开始,科技人员和部队官兵一直在为这次试验飞行紧张地忙碌,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再往前数,为了载人航天,专家们付出了整整7年的心血。而我所经历的,只是其中短短的一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