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新闻界同行话回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0
第2版(要闻)
专栏:

  新闻界同行话回归
  本报记者王尧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无论多少次重读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先生那面对被列强瓜分蹂躏的国土悲愤难抑的呐喊总给人强烈的震撼。走过多少风雨沧桑,我们终于迎来了日月新天,游子归家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更近了。一个巨人,正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张开双臂,迎接自己的儿女。这是继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又一盛大节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们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喜悦和祝福。新闻工作者是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在澳门回归祖国倒计时30天之际,我们特意约请了几位亲历香港回归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抚今忆昔,寄语回归。他们的感怀或文采飞扬,或朴实无华,无一例外都透出中华儿女对日益强盛的祖国、对即将归来的澳门的无限深情。
  新华社港台澳部记者端木来娣充满了使命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澳门政权交接万事俱备。普天下中华儿女无不翘首以待30天后那个举世瞩目的日子——澳门回归的12月20日。饱经沧桑的澳门,在世纪之交回到祖国的怀抱,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又一伟大胜利。香港回归吹响了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伟大复兴”的响亮号角,澳门回归将成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第二站。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我们新闻工作者,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肩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要用手中的笔抒写澳门顺利回归和平稳过渡史诗般篇章,与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一起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人民日报记者傅旭忆及往事,感慨万千:两年前赴港采访庆典的前夜,我失眠了。是对即将升学考试的儿子的牵挂吗?是对身患癌症的母亲的担忧吗?应该说都不是主要原因。令我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的,是香港回归报道非同一般。20天过去了,我们终于交出了满意的答卷。7月1日过后,回到驻地,不知由谁发起,大家纷纷在刚刚出版的人民日报上签名,作为这一不同寻常经历的永久纪念。
  往事历历,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澳门回归也指日可待,祖国统一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港澳台报道的记者,在欣喜之余,由衷地期望祖国的完全统一早日实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张惠玲风趣而幽默:两年前,香港回归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世界上各大传媒齐聚香港,以超乎寻常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争相报道和见证历史时刻,国际传媒间摆开了世纪新闻大战。8000多名新闻记者,相聚在同一地点,采访同一新闻事件——香港回归中国。我有幸作为8000多名记者之一参加了香港回归的采访活动,当时我们几个记者戏言:如果香港会展中心一带落下一块石头,恐怕击中概率最高的是记者。
  随着澳门回归的日子临近,一场世纪末传媒大战又将拉开。热闹的场面,激烈的争夺,自然少不了。有香港回归报道的经验,相信新闻界同行们会给全国人民奉献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分享盛典之夜的欢乐和激情。
  人民日报华南分社记者易凯已整装待发:在我有限的记者生涯中,我能参与20世纪中华民族的两大盛事——已经过去的香港回归祖国和即将发生的澳门回归祖国,这不能不说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和自豪。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个不眠之夜,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自己语汇的贫乏,600万香港同胞和亿万中华儿女在那一刻迸发出的爱国主义伟大精神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是任何文字都难以描绘的,也是任何画面都难以涵盖的。澳门回归在即,作为一名即将出征的战士,我将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不辱使命,使这一伟大的时刻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上。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连锦添激情满怀:香港回归前后20天,我把以前驻港4年积累的素材和资源都用上了,每天在激动中忙得没时间整理思绪。有一回与同事承担一篇稿件,从早8时写到次日凌晨4时,回到住所没关大门倒头便睡着了。想一想百多年来列强欺凌、中华民族泪血交织的历史,今天的任何忙碌辛劳皆小小不言。
  我曾几次途经澳门,澳门同胞的爱国热情令人感佩。九九归一,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澳门虽小,内涵却大。澳门经济在发展中遇到一些难题,政权交接后政务也会有一个磨合期。但回归是巨大的契机,有祖国的支持和当家作主的澳门同胞齐心协力,再造辉煌不是空想。以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的政经地位,澳门必将光华胜昔,风采独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