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清债务减负担办实事顺民意 湖北着力改善农村经济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0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奋进之笔

  清债务减负担办实事顺民意
  湖北着力改善农村经济环境
  编辑点评当前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过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因此,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高兴地看到,湖北省从问题的根源上寻找突破口,砍掉名目繁多的所谓“政绩工程”,精简村级干部,推进村务公开,服务农民和农业生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民心,顺民意。
  本报武汉11月19日电记者杜若原报道:“民心就是政绩”。今年初,湖北省天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取消一切向群众集资的所谓“政绩工程”,为民减负。为取信于民,6项集资额超过1000万元的建桥、修路工程下马。与此同时,枣阳市逐一清理乡镇申报项目,砍掉了100多项超出农民承受能力、不合民情民意的“政绩工程”。
  “政绩工程”纷纷下马,是湖北治理农村经济环境的一个缩影。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了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发展,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致力于“两减”(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和化解村级债务)、“两增”(农民增收,集体增资)、“一完善”(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用一定时间改善农村经济软环境,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去年初,省农委的一项调查表明,村级负债在全省农村带有普遍性。村级债务过重除了历年亏欠外,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公益事业投入过热,或盲目兴办企业。为此,省委、省政府组织干部驻村进组逐村清理债务。湖北各地将治理村级亏空、化解村级债务列为农村的重要工作。各地大胆引入资本营运等搞活城市经济的方法,治理亏空村。一些市县通过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有偿转让和出售村级企业等途径,逐步解脱村级债务和农民的重负。松滋市开展村级资本营运,盘活闲置资产1亿多元;潜江市统一派工作组,对300多个村的财务债务分两批进行全面治理,第一批150个村已经完成清理、化解工作。
  部分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短期行为、急功近利是造成村级负债、加重农民负担的重要因素。对此,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乡镇和村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量力而行搞建设,办实事不扰民,有效遏制了向群众伸手、集资摊派兴办所谓“政绩工程”的行为。省政府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管理,许多县市采取“一竿子插到村”的办法,直接将农民负担“明白卡”发放到农民手中,全省“明白卡”到户率超过95%。全省各级政府还进一步健全农民负担资金审计监管制度,全程监督农民负担资金的征、管、用,做到“收之有度、管之有方、用之见效”。
针对村级干部冗员过多的现状,湖北全面推行村组干部分类定编限额,实施村组干部交叉兼职,每村干部职数限定在5至7人;全面清退编外人员和拿村组补贴的几类人员。全省在去年精简村干部4万人的基础上,今年又一次进行精简。仅此一项即减轻农民负担3亿元。
  湖北各地相继推出服务农民和农业生产的措施,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的环境。今年年初,孝感市有的乡镇借与农民签订土地经营合同和发放承包证书之机,向每户农民收15元钱。市委抓住这一典型举一反三,责成各乡镇交通、税务、工商、公安、农机、土地等涉农部门联合致信农户,公开向农民承诺不乱收费。宜昌、天门等地下功夫整治农村道路交通,为农副产品运销建立“绿色通道”。各地工商、供销部门还联手行动,打击农村市场上的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为使党的农村政策更加深入农户,湖北在村级普遍建立村务公开制度,逐步实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凡是涉及农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如村提留的收缴与使用,公益事业的兴办,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和集体经济项目的承包,都要经过村民讨论,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办。村级民主决策观念的强化,促进了各地指导农村工作方式的转变。去年受灾严重的荆州、咸宁、黄冈、鄂州等地区,县乡干部灾后纷纷深入村组,与农民一道研究种植结构调整,探索建立符合灾区实际的“避水”农业生产模式。十堰市、恩施州等山区,尊重农民意见,大力发展“林、特”生产,逐步改善山区经济环境。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也正在全省农村展开;全省80%以上的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村级管理由此大为改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