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居民消费,再加把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9
第1版(要闻)
专栏:

  居民消费,再加把劲
  本报记者施明慎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增加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大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开辟更多的消费渠道,当前的重点是启动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消费。
  近两年来,特别是今年初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住房、教育、旅游、餐饮、资讯消费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报拟刊出记者采写的一组报道,今天是第一篇(后几篇将陆续见于二版),和大家一起学习、领会,贯彻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编者
  市场转暖亮点凸现
  国庆节前后,全国各地消费品市场捷报频传,尤其是9月底至10月初,全国多条航线爆满、火车超载,各地风景名胜游人如织,许多大中城市的商场出现热销场面,一些愁眉苦脸的商家、厂家终于露出难得的笑容。据国家内贸局统计,9月份,全国重点百家大型商场零售额约为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4%,增幅比上月提高了13.7个百分点。
  节日市场向来具有居民集中消费的特点,今年国庆放假时间延长,更是为商家促销提供了良机。排除这些因素,人们发现,进入下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开始逐月回升,其中7、8、9三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6%、6%和6.6%。
  消费品市场转暖,首先得益于今年以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经过7次降息,居民的储蓄倾向渐渐弱化,9月底储蓄存款余额仅比上月增长177亿元,与上半年几乎每月都增长1000亿元形成鲜明对照。二手房市场开放,个人购房部分税费减免等政策出台,带动了住房交易的活跃以及装饰建材的旺销。其次是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金融、住房、工资、教育、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部分调动了居民的消费热情。再次,一些生产企业注意技术进步和开发新品,为市场提供了适销对路的产品。
  热中有冷城乡有别
  与城市消费有所回升不同,农村市场仍然徘徊不前。据有关资料,8月份城市消费增长6.4%,比7月份提高近1个百分点;而农村消费仅增长5.3%,与7月份相比还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农村市场持续不振,收入减少是重要制约因素。今年下半年,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惠及城市大部分家庭。然而,农民收入由于不在政策范围之内,以及农副产品价格下滑、乡镇企业经营困难、农民负担依然过重等原因,增长十分缓慢。1至9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3元,同比增长7.1%,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60元,实际增长4.8%。两者增幅距离拉大。
  近年,一些大中城市豪华商场接二连三拔地而起。而在广大农村,购销、零售、维修、洗理、邮政电信等服务网点明显不足。例如,1997年末,四川省农村每万人拥有零售网点仅0.87个。农民买难卖也难。
  此外,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普遍存在交通不便,电价过高,电视接收信号微弱,缺少自来水等情况,农村家庭对彩电、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全面启动尚须加温
  启动市场,首先要继续采取措施加大鼓励消费的政策力度。如发展各种形式的消费信贷,包括推广“先消费、后还钱”的贷记卡。相对利率较高的消费贷款而言,贷记卡在一定期限和信用额度内免息,对于鼓励人们即期消费、透支消费更加有效。同时,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前三季度农民新增生活消费主要用于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家庭设备用品等方面,新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购置运输机械等。应针对实际需要,扩大小额信贷的发放,既支持生产,又促进消费。此外,各级政府应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这是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的重要前提。再有,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整治虚假广告,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进一步清理、取消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以及增加居民负担、限制消费的规章和做法。
  其次,要注意研究城乡消费需求和收入水平的差异,抓住消费亮点,生产适销对路、价格相宜的产品。只要企业认真研究市场,致力技术革新,主动创造需求,产品不愁卖不出。
  最后,也是迫在眉睫的,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小城镇,完善农村商业服务网点。积极的财政政策应采取优化供给、刺激需求的双向调节,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也要把目光放远一些,落后的地方同时也是商机孕育的地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