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19
第2版(经济)
专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1)

  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要把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作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上海市委、市政府认为,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上海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入90年代,上海市委总揽全局,抓住机遇,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有力地推动了上海经济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以来,尽管遇到需求不足的压力,上海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正确决策,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好于去年初预期。至10月底,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有所好转,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近7个百分点。1—10月外贸出口完成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居住、教育、通信等服务类消费增势强劲,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投资总量继续保持较高的规模,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上海产业结构经过大调整,形成了二产和三产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增强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产业布局的大调整,正在逐步形成市区体现繁荣繁华、郊区体现实力水平的大城市经济发展格局,促进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增强。产业组织的大调整,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的建立。
  90年代初,上海市委、市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确定了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的发展方针。多年来,无论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上海都始终不渝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转变,保持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开拓性。
  一是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31%上升到今年的50%左右。金融、航运、信息服务等产业异军突起,已成长为上海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近两年,房地产业开始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居住型消费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1—10月,全市新增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110亿元。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达8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0%;房产二级市场也开始活跃,已购公房上市交易和差价换房双双超过1万户。住宅消费不断扩大,也带动了建材、家电、家具等行业的同步发展。
  二是积极调整第二产业,不断壮大支柱工业。上海是一个老工业基地,门类齐全,基础雄厚,但“人多、债多、负担重”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央及时采取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内需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对上海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上海工业系统认真抓住国家实行的七次降息,兼并破产,提高出口退税,增加技改贴息贷款,债权转股权以及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等政策机遇,正在积蓄起新的竞争优势。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是上海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工业新高地的重大举措。到今年9月,上海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累计已达27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近2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上海投资的已达250多家。一批中外合资的大型工业项目相继投产,形成了在汽车、电子通讯、钢铁、石化等领域的新优势。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实现了支柱工业的二次创新,推动了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和传统产业更新改造。
  三是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促进产业升级。上海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首先,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去年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十八条”政策,今年又进一步完善,并建立了创业投资公司、技术产权交易所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的企业化改革,初步形成了适应需求、依托市场的科技创业投资新机制。第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同时,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如上海仪电行业通过强化技术开发,淘汰传统元器件生产,研制开发了IC卡一条龙、智能自动化仪表、绿色照明等一系列新产品。第三,大力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是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上海理顺了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制定实施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计划纲要》,预计今年通信、现代医药与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17.8%,比去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四是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联合,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上海积极与中央单位和兄弟省市联合,避免重复建设,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共同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带动力。在支柱产业领域中,宝钢和上钢实行大联合,优化了产品结构;益昌薄板项目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板坯供应不足的矛盾,实现了扭亏为盈,规模效益迅速显现。上海华谊与中国石化集团所属的上海石化联合开发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区。在信息化建设中,上海与中科院、铁道部、广电总局实现联合,开发建设IP宽带试验网;在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的支持下,“三网融合”试验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保持上海经济发展后劲,必须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永恒主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能够突破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瓶颈制约,而且也是保持明年乃至今后若干年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明年上海仍然要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这个主题,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认真实施国有企业扭亏脱困计划。当前我们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率先”的要求,明确了到200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明年主要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控制在15%。同时,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切实解决好五个问题,即国有企业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资产运作,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各种要素参与分配,劳动力合理流动,通过市场再就业等。
  二是实施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创新并举,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上海要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一手抓现有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促进技术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走具有上海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浦东张江科技园区的建设。突出重点产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培育创新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
  三是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上海一方面要着眼于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先导、支撑、渗透、示范和保障作用。对有利于提高上海综合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对一般竞争性行业,要探索建立国有资本退出和民间资本进入的互动机制,营造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投资环境。凡是市场竞争性强的领域,都应向各种经济主体开放,尽快建立新型的投融资主体,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基础设施等产业领域,拓展融资空间,逐步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