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1-06
第3版()
专栏: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作用
苏联经济学博士 勒·卡托夫斯基
共产党所领导的苏联人民的伟大改造活动,他们实现几个宏伟的五年计划的创造性的劳动,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的胜利,苏联之变为顺利地进行共产主义建设的强大社会主义国家,——所有这一切都是和苏维埃国家所起的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经济作用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作用作了科学的论证,指出它是人民对社会进行共产主义改造的主要工具。
一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它推翻了地主资本家的政权,创立了新型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消灭了资本主义,使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得了胜利。
十月革命所产生的、共产党所领导的苏维埃国家,是建成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的组织者。以前任何一种国家都没有也不能有这种组织新经济形式的任务。苏维埃国家能够顺利解决这样的任务,只是由于存在着解决这种任务的客观经济条件。苏维埃国家在其政策中反映了社会业已成熟的经济需要,这种需要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化和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从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本身来看,这种经济不能像一切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形式那样自发地产生出来。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有计划的建设的产物,是劳动人民群众的自觉创造和他们国家的组织工作的结果。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使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成为迫切的需要。同时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也使国家有可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在历史上第一次开始对国家的经济生活实行计划领导。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组织活动的强大物质基础是包括全国十分之九的生产资料的全民的即国家的所有制。合作社集体农庄的社会主义所有制也是苏维埃国家的坚固支柱。
以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为基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是真正人民的国家。它是以工人阶级为首的劳动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创立起来的,它代表着人民的切身利益。它的使命是保证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提高劳动人民的福利和文化,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和国防力量、在苏联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国家的东西同时就是人民的东西。苏维埃国家的力量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和他们的积极支持。
苏联劳动人民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同时也是自己国家的主人。社会财富创造者——人民群众的能动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其经济组织活动中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的泉源。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现它的经济作用,是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不起这种作用也就不能满足人民经常增长的需要。
指导并鼓舞苏维埃国家活动的是共产党,共产党是苏联人民为共产主义而斗争的领导力量。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使党有可能把自己的政策建立在巩固的科学基础之上,正确估计每个阶段国内外的具体条件,科学地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很大的动员力量和组织力量。
这样,苏维埃国家的经济组织职能是由社会主义的整个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以前的对抗性的社会形态中,国家是没有这种职能的,因为这些社会的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政权是掌握在剥削者手里的。资产阶级国家不能有经济组织职能,这种职能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及其生产无政府状态、大量失业和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相抵触的。
受最大的垄断组织支配的资产阶级国家,是资本大亨剥削人民而发财致富的工具。它是一种与人民为敌的力量,它是压迫和镇压劳动人民、奴役殖民地和附属国、煽动流血战争的工具。
历史经验已经表明,要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计划经济的任何尝试都是注定要破产的。大家知道,曾有过几次这样的尝试,例如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三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毁灭性的危机仍然爆发,并使美国在采煤方面后退了二十八年,在炼铁方面后退了三十六年。英国在采煤方面后退了三十五年,在炼铁方面后退了七十六年。在这次危机的三年内,美国曾拆毁九十二座熔铁炉,英国曾拆毁七十二座。无数的工厂被拆毁,大量的商品特别是食品被毁坏。
社会主义最伟大的优越性表现于苏维埃国家有计划地、合理地领导着经济以为人民谋福利。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组织活动包罗经济的一切方面。国家代表人民的利益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管理自己的无数企业。国家根据经济需要拟定发展国民经济一切部门的计划,规定生产和商品流转的数量、结构和增长速度,分布生产力,调整价格和工资水平,分配并有计划地利用物力、人力和财力。国家估计到农业劳动组合的合作社性质,指导集体农庄的活动,尽力巩固城乡的经济结合。社会主义国家对整个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给以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苏维埃国家的经济组织作用是与它的文化教育工作,与整个培养干部、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的体系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
苏维埃国家领导着共产主义建设,组织千百万人的劳动,吸引他们积极地参加生产活动,提高他们的觉悟性和主动性。它培养劳动人民对待劳动、对待公共财产的共产主义态度,它进行坚决的斗争反对资产阶级观点的遗毒,反对人民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
苏维埃国家根据列宁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可能和平共处的原理,始终不渝地执行和平政策,扩大和平建设,努力发展对外贸易联系。它加强和民主阵营各国的经济合作,这种合作是各国人民之间的新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关系。
二国家对经济进行的计划领导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苏维埃国家在其经济政策和计划工作中,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法则为根据的。国家不能随心所欲地订立发展经济的计划,不能随心所欲地提出某种经济任务。它的活动的实质、经营的方法是由客观经济条件、由社会发展的物质需要决定的。
不理会这些条件和需要就必然会使经济措施遭到破产。忽视经济法则就会使经济中产生比例失调现象和各种困难,引起计划工作中的错算。
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法则的客观性,就是离开马克思主义而转到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造成经济政策上的冒险主义和任意妄为。
经济建设的成功首先决定于如何一贯地估计和熟练地运用客观经济法则。社会主义社会愈充分地认识这些法则,愈正确、愈真实、愈有知识地反映这些法则的要求,它就能愈顺利地执行自己的经济任务,国家就能愈顺利地克服经济中的现有矛盾,防止比例失调现象的产生,并消灭各部门之间已产生的不相适合的现象。
必须学会以完备的知识运用经济法则,也就是说,要全面地估计这些法则在每个时期借以发生作用的那些具体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些条件一改变,就必须相应地改变和改进经营方法,以使这些方法更充分地符合经济法则在新环境中的要求。于是在经济政策和计划工作上就产生了新的任务。共产党和苏联政府根据对群众的实际经验的总结,进行着很大的创造性工作来改善经济领导方法。
在苏联,已经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和建成了社会主义,这是由于苏维埃政权在其政策中依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法则,依靠了随社会主义成分的出现和日趋巩固而产生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法则。随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法则获得了发生作用的广阔场所。
如果没有人们的积极活动,如果没有人们为克服矛盾和困难而作的紧张斗争,客观的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本身是不能自动地导向共产主义的胜利的。自流论和自发论是与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
社会主义经济法则为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顺利地进行共产主义建设提供了可能。这一可能正在变成现实,这有赖于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实行正确的政策,有计划地组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天天进行顽强的斗争,使新的进步的东西战胜旧的落后的东西。
同时苏维埃国家的政策首先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为根据的,这一法则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它的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完成基本经济法则所要求的任务,对于国家利用其他一切决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个别方面和个别过程的经济法则,起着决定的作用。
关心人民福利,关心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是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一切活动的最高原则。苏维埃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指导生产的发展,计划国民收入的分配,保证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和人民消费品的增加,不断降低零售价格。苏维埃国家正实行发展教育、科学、保健、住宅建设的庞大计划,广泛地使居民享受各种文化生活设施,发给养老金和补助金,实行各种优待办法等等。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满足人民需要的程度直接以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为转移。忽略这一原理就会在经济建设中狭隘地注重消费,妨碍执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要求。苏维埃国家估计到社会的多种多样的需要,使生产在高度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迅速地增长和完善。
社会主义生产的不断增长要求优先发展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不优先发展这些部门,即这些部门不比制造消费品的部门增长得更快,就不可能实现扩大再生产——这是客观的经济法则。苏维埃国家是一贯保证首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的。在宣布工业化政策的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以后的二十八年内,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增加了二十八倍,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增加了五十四倍,消费品的生产增加了十一倍。
社会主义制度和它所固有的经济法则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使生产的增长和消费的增长协调起来,确定一种既保证社会主义积累有高度水平又保证居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当前条件下得到尽量满足的比例。
苏维埃国家一面保证优先发展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同时按照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一定时期的特点确定重工业增长速度和制造消费品的部门增长速度间的具体比例。在个别情况下,在需要迅速克服消费品生产落后的情况下,这些部门的发展可以快于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
现在,由于重工业的成就,已有可能加紧发展消费品的生产。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和国民经济有计划的(按比例的)发展法则的要求,党和政府既不削弱对继续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关心,同时又实行急剧提高农业以及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计划。现在正用这种办法来克服已存在于消费品生产水平和居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之间的不相适合的现象。
党和政府根据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二—三月全会和六月全会的决议而实行的一系列的提高农业的措施,对生产丰富的消费品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苏维埃国家在进行自己的经济组织活动时所依据的原理是:在社会主义阶段,一直到共产主义建成,价值法则是必然要起作用的。为了巩固社会主义经济,为了发展城乡间、各经济部门和全国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国家利用了价值法则和货币、价格、商业、信用、经济核算、预算等经济范畴。国家根据货币流通的经济法则调节着国内的货币流通。
国家对企业和经济机关的工作实行有系统的卢布监督,以求完成并超额完成计划的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合理使用资金,降低费用和提高企业的赢利。
三苏维埃国家在解决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宏伟任务时所持的出发点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和增进人民福利的主要因素是尽力不断提高所有经济部门、所有企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是十分必需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法则。
苏维埃国家作为共产主义建设的组织者,现在正发动城乡劳动者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进产品质量,其办法是加强劳动的技术装备,改进劳动组织,改善工资制度,提高工作者的熟练程度。它尽力促进社会主义竞赛的发展和先进工作者、生产革新者的经验的推广。
战后工业劳动生产率比一九四○年提高了百分之七十一。一九五四年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在工业中要提高百分之八点三,在建筑业中要提高百分之八点六。
冶金工业、煤炭工业、林业所面临的任务是要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这些部门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加以利用。例如,煤炭工业好几年来一直没有完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一九五三年有百分之六十五的矿井和露天煤矿没有完成劳动生产率计划。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根本改变了。劳动已成为不受剥削的劳动,成为光荣豪迈的事业。劳动者是为自己、为自己的社会工作。但是与共产主义不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尚未变成生活的第一需要,尚未变成为共同利益工作的习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从物质上鼓励劳动。工作者的劳动报酬是按照他所耗费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付给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法则,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一贯遵守工作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社会生产发展的原则,是繁荣社会主义经济的强大经济杠杆。这个原则保证个人利益和整个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加全民的共产主义建设事业。
不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和共产主义制度下劳动性质的差别,就会缩小工作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劳动结果的原则的意义。列宁曾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和国家对劳动量和消费量实行极严格的监督”的必要性。
苏维埃国家代表人民的利益,依靠按劳分配的经济法则,坚决反对一切平均主义的表现,竭力促使劳动者更加从个人物质利益上关心社会生产的发展。
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使集体农庄和庄员更加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农业的发展,来消除这方面存在的重大缺点。大大提高了许多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购买价格,降低了征购定额,增加了按高得多的购买价格购买的比重,大大减少了庄员个人副业的农业税额。同时也采取了重大的措施来改善工业和运输业中的工资制度。
在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下,最充分地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在节约社会劳动方面提供的可能性特别重要。党和政府正动员苏联人民最合理地利用我国拥有的一切经济资源,以便不断扩大生产和增加物质财富,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
国家正进行斗争使国民经济和管理机构的一切环节彻底实行节约制度,不断减低生产费用和流通费用,发掘蕴藏在经济内部的一切潜力,消灭不善经营和一切浪费资金的现象。
国家的经济组织活动旨在从每部机器,每台车床,每一单位厂房面积、原料、燃料、电力获得最大的生产效果。
充分而全面地利用农业中的主要生产资料——工地,在目前具有特殊的意义。提高各种农作物的产量是增加农产原料和农产品生产的基本方法。同时要开展全民的斗争来胜利完成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计划。已规定在最近几年内开垦近三千万公顷的新土地。
要解决共产主义建设的任务,必须在每一企业中和全国范围内大大改善对社会劳动的分配和利用。
苏联对劳动资源的利用要比资产阶级国家无比地合理得多。然而这一方面我们还有重大的缺点。这些缺点首先表现于行政管理机构在工作人员总数中占了过大的比重。
苏维埃国家力求改变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创造社会产品的人员的人数和非生产领域的人员特别是行政管理人员人数的对比。生产人员比重的上升是进一步增加国民收入和国民经济中生产的物质资料的重要因素。同时,精简行政管理机构,撤销其多余的环节,能使国家的整个经济组织活动更加实际、灵活和有效。
现在的任务是要更加巩固国家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减少国家机构的开支,鼓励创造主动性,和官僚主义的各种不同表现进行坚决的斗争。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壮大和实际经验的积累,苏联经济的计划领导方法日臻完善。党和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来把集中领导和地方机关的主动性及责任心正确结合起来。
列宁教导说,在苏维埃制度下,集中制“以历史上第一次创造的这种可能性为前提:不仅使地方的特点,而且使地方的创举、地方的主动精神和达到共同目标的各种道路、方法与手段得到充分的和毫无阻碍的发展”。
计划工作过分集中,企图给地方规定大量细小的任务,企图由中央确定企业工作的无数详细指标,这些都是会使国民经济利益遭到损害的错误。这会妨碍中央计划机关集中力量制订各部门间的正确国民经济比例,提高落后部门,动员现有资源等等。这会束缚地方机关的主动性,降低它们的责任心。
加强地方机关的主动性和它们对于经济状况所负的责任,将有助于提高计划工作的质量和更有效地利用地方资源。
× × ×
党、政府和人民的团结一致是我们祖国的极伟大的创造力量。苏维埃国家正日益广泛地展开自己的经济组织活动和文化教育活动,顺利地执行着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
(荣敬本、张奇方译自一九五四年十月三十日
苏联“真理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