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启动消费看亮点系列报道之二 国内旅游刚“破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3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启动消费看亮点系列报道之二
  国内旅游刚“破题”
  本报记者龚雯
  欢欢喜喜去旅游
  对于家住北京方庄的王林来讲,1999年是他们一家三口的旅游年:春节上哈尔滨赏冰灯,“五一”登泰山观日出,暑假到秦皇岛,“十一”游世博园。几次加起来,花了近2万元积蓄,可王林一点儿不后悔:“玩得高兴,长了见识,这钱花得值!”一家子正在筹划着明年春节玩一趟广东。
  国旅总社国内旅游公司总经理葛群说,自元旦以来,他们就没有歇过,整天忙着组团。特别是国庆节接待国内游客超过2000人,同比几乎翻了一番,就是这样,还有好几百位报名者被公司婉拒。
  世纪之交,国内旅游的滚滚热浪让业界惊呼“没想到”。逢年过节,许多中国人像是换了个活法,纷纷结伴出游,阖家度假。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公布,会在旅游市场产生如此强烈的回应。
  据初步测算,10月1日至7日,全国出游居民达4000万人次,旅游花费约141亿元,同比均增3倍,其中旅游花费相当于去年国内旅游总收入的5.9%。
  旅游热潮直接带动了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兴旺。国庆期间,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348.7万人次,同比增长14%,超过春运最高峰;尽管民航取消折扣,增开航班,但机票依然十分紧俏;旅游购物大增,上海主要商业街日均接待几百万外地游客,创下新高,一些与旅游相关的专业商店营业额上升50%以上。
  “假日旅游”待开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内旅游业正在成为一项大众化的日常消费。需求拉动产业,产业的发展又引导了新的消费趋向,培育了新的消费方式。进入90年代后,国内旅游在规模和速度上,都远远超出国际旅游。去年,国内旅游人数6.9亿人次,占全球旅游人次1/10强,出游率达56.4%,其中城镇居民出游89%,农民出游47%;国内旅游收入达2391.2亿元,相当于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2%,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2/3。世界旅游组织的官员曾指出,中国的国内旅游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旅游市场。
  应该承认,作为高度市场化取向的产业,旅游业已具备充分的拓展空间和潜力,是国民经济新增长点中的亮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人旅游消费的需求量必将不断扩大,加之旅游的产业关联度高,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最终与国民经济构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有人算过一笔账:国家延长公休假后,我国将有春节、五一、国庆三个旅游黄金周,加上元旦、寒暑假和大周末,公民的闲暇时间更多了。而全国现有3亿户家庭,其中城市家庭8000万户。看来,刚刚破题的“假日旅游”,是业内外人士亟须仔细研究的一篇大文章。
  让“雪球”越滚越大
  旅游意识的强化,旅游消费的升温,并不意味着国内旅游市场业已成熟。从今年春节、五一和国庆的情况反馈看,一些旅游热点城市和景区均存在着游客“吃不上饭,住不进店,坐不着车,回不得家”的现象,旅游投诉集中于服务、安全、交通和旅行社合同。比如,某些旅行社组织接待不力,疲于应付,服务不到位,承诺难兑现,甚至出现从业者“甩团”、殴客等违法违规行为;住宿紧张,餐饮拥挤,交通运力不足,提前量不够;部分景区人满为患,道路堵塞,疏导困难;景点的超负荷营运导致安全系数下降,等等。
  国家旅游局的专家认为,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不满足于常规的走马观花,不满足于赶鸭子式的被动旅行,而是希望真正地度假休闲,希望有相应的、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就这一需求看,国内旅游业仍应重视管理,改善质量,规范服务,并加强有关行业和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比如假期中在交通上实行总量调控,合理分流游客,提高景区景点承载力。特别要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特色旅游,现在各地的农家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修学旅游、婚庆旅游、银发旅游、探险旅游等,市场需求都很旺盛。
  此外,国内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进一步的投入。有人建议,可考虑推出国民旅游计划,并在有关政策上予以支持,让旅游消费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本报11月19日一版刊登的《居民消费,再加把劲》为启动消费看亮点系列报道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