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中间站不能站中间——对咸宁车务段“引流开车,以客补货”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5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专题调查

  中间站不能站中间
  ——对咸宁车务段“引流开车,以客补货”的调查
  本报记者龚金星
  随着运输市场竞争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和铁路提速战略的实施,介于大城市之间的铁路中间站在铁路运输中的职能处于日益衰减的状态,在铁路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被漠视。铁路中间站还有没有作为?出路在哪里?郑州铁路局武汉分局咸宁车务段用他们参与市场营销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对这些问题作了回答。
  咸宁车务段地处湖北省南部山区,管辖十二个三等以下的中间站,面对的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资源相对贫乏、铁路运量很不稳定的市场。一九九六年,由于主客观原因,咸宁车务段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效益严重下滑,职工工资发放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武汉铁路分局在一九九六年底对车务段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咸宁车务段的干部和职工没有悲观,他们自我加压,积极在市场营销上想点子。他们响亮地提出了“中间站不能站中间”的口号,制定了“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引流开车,以客补货”的营销策略。三年来,他们不仅迅速摆脱了困境,而且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他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冲破常规,寻找市场。一九九七年初,咸宁车务段对周边的八个县(市)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发现有大量民工外出,且流向大都集中在广州、深圳等地。这就是市场。他们果断提出了在鄂南山区三等小站开行民工专列的设想。时任武汉铁路分局局长的邵力平对这一设想非常支持,带领分局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深入鄂南山区实地考察,证实这里每年有四十五万多外出打工的民工。随后,咸宁车务段的设想上报铁道部,得到全力支持。一个全新的“分流而治,随峰上能,梯次开车”的春运营销产品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今年春运期间他们共发送旅客十八点八万人,客票收入六百一十八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百分之十五点二和百分之十点八。
  走出家门,请客上门。过去职工把春运当包袱,如今视春运为财运,送票下乡、异地售票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大年初二,售票处的职工就离开家人,深入偏远山村,爬山路,走田埂,一村又一村,挨门逐户把一张张火车票送到要外出打工的农民手中。有的职工在离家一百多公里的山村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天。
  热情请进来,安全送到站。一些偏远地区的民工通常要换乘好几次汽车才能到火车站,很不方便。咸宁车务段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组织专车把民工直接送到火车站。同时,咸宁车务段考虑到一些民工旅客到达终点站后,还要转乘汽车才能到达目的地。他们便与目的地的一家汽车运输公司联手,在民工专列上设立汽车售票点,并以合同的形式确保民工到达终点站能及时乘上汽车,安全到达目的地。这种被民工称为“门口购票,汽车接送,中转换乘,一次到位”的全过程服务方式,因为使民工省钱省力又省心,倍受欢迎。
  比照春运民工专列成功的模式,去年以来咸宁车务段又成功地开行了“赤壁号”旅游专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专列和韶山革命传统教育专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段长戴江南说,铁路中间站作为市场主体的一个单元,能不能在市场营销中有所作为,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种争上游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