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挺进“禁区”——记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百家名院巡礼

  挺进“禁区”
  ——记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
  本报记者白剑峰
  不久前,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中学生患者兴致勃勃地打点着自己的行李,准备出院。他的母亲激动地说:“我儿子的精神病治好了!”这名中学生两年前患精神分裂症,医院为他施行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回答问题有条有理,脾气不再暴躁,智商测试由术前的66分上升到现在的105分。据悉,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在湖南省尚属首次,开创了精神病治疗的新领域。
  “南有湘雅,北有协和”,这句话至今广泛流传于民间。始建于1906年的湘雅医院素以治院严谨、医术高超、人才辈出享誉海内外,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曾担任该院院长。近20年来,该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00多项,每年开展医疗新技术近百项,多学科国内领先,不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神经外科是该院的强项之一,也是湖南省的重点学科。早在80年代,该科就开展了脑干外肿瘤切除术。1990年,他们又在全省第一次成功开展了脑干内肿瘤切除术。1991年,他们在国内率先采用经眶、额、蝶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获得成功。随后,又将手术刀伸向脑部“禁区”———延髓部位,并于1996年将此种手术列为常规手术。目前,该院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率达到80%以上,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病人的术后护理时间。开颅堪称高难度手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神经损伤,做到游刃有余?这是国际医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最近,该院首次将一套国外最新研制的集诱发电位、脑电图、肌电图于一体的多种神经功能监护系统,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监护,成功地为一名颅内肿瘤患者实施了切除手术。以往手术中的神经电生理监测基本上是一个盲区,而常规手术操作由于无法判断脑干、中央运动神经、听神经等功能,极易造成神经损伤,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该系统从功能角度指导手术精确定位,严格限定区域,从而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医源性损伤和手术并发症,使临界性损伤逆转或让并发症在发生之前得到预告,高危病人的手术成为可能。
  去年元旦,一位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严重贫血,皮肤黄染,生命垂危。经诊断,属新生儿溶血症,即红细胞在自己身体内得到溶解。该院血液科采用“一次性血浆置换”对患者进行治疗,婴儿很快恢复健康。今年初,他还应邀来到医院参加联欢会。据悉,该科在血小板的诊断治疗上已达到基因水平,属于全国领先。尤其是在解决遗传性血小板病、继发性血小板输注耐受等方面,达到很高水平,实现了我国免疫血液学在临床应用上的新突破。
  器官移植是该院的“龙头”。1985年,该院开展了第一台肾移植术,填补了湖南医学界器官移植领域的一项空白。随后,他们又率先在全省开展了骨关节、骨髓、胸腺、神经、肾上腺、角膜等10余种器官和组织移植。1994年,该院“双喜临门”:湖南省首例心脏移植获得成功;亚洲首例异位肝移植获得成功。1997年10月,该院又成功实施国内首例体外循环下单肺移植。
  在与癌症的抗争中,该院不断取得新进展。最近,该院外科与日本专家联手,为一名晚期肝癌患者成功地实施了一种新的介入疗法——经皮隔离肝灌注化疗术,术后患者康复平稳。据悉,这一技术的开展在我国尚属首次,是我国治疗晚期肝癌的新突破。这种技术是在其他脏器隔离灌注化疗基础上改进和完善的,创伤小,化疗效果好,对不能耐受大手术治疗的中晚期患者最为适宜,对恶性肝肿瘤治疗总有效率可达60%以上。
  院长田勇泉指出:创新与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湘雅将勇立医学潮头,挺进“生命禁区”,为大众健康而奋斗不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