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造福百万群众的壮举——天津改造成片危陋平房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8
第1版(要闻)
专栏:

  造福百万群众的壮举
  ——天津改造成片危陋平房纪实
  本报记者陈杰傲腾
  今年国庆节前后,天津涌动百万群众“看津城”的热潮。男女老幼站在高耸入云的电视塔俯瞰,昔日砖头压油毡、黑压压的窝棚区明显减少,路变宽了,楼升高了,新老“天津卫”几乎认不得日新月异的家乡!
  从1993年至今,天津累计拆除成片危陋房屋840万平方米,30余万户、百余万平民百姓乔迁受益,在国内大城市无先例,在国际上也少见。
  “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讲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把党的温暖送给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
  截至90年代初,天津市区近1/4常住人口居住的危陋平房面积高达1000多万平方米,三代或四世同堂。以南市地区为例,48851间房屋居住着10万多市民,大部分家庭住房面积为10平方米以下。
  1993年下半年,现任天津市委书记、当时的市长张立昌带领有关方面负责人逐区调查,研究圆老百姓世代安居梦的根本出路,他多次动情地说,“新中国成立40多年了,天津还有这么多的居民住在破旧平房里,这不能不说是个重大的问题。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讲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讲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没有号召力。”
  1994年元旦,天津正式启动成片危陋平房改造工程,计划5—7年基本完成。当年12月,在天津视察的江泽民总书记即对这项决策给予鼓励。至1997年,河西区用4年时间率先完成了区域内90.2万平方米成片危陋房屋的改造任务,1998年,和平、南开、河东、河北各区相继报捷,一片片破旧的房屋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目前唯有红桥区处于最后攻坚。
  今年国庆节刚过,江泽民总书记来天津视察,欣喜地看到天津发生的变化,十分赞赏天津多年来坚持想问题、订政策、办事情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不事声张,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使老百姓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善。
  “办法总比困难多”——把创新精神和实干作风贯穿始终
  天津的成片危陋平房改造,希望与风险同在。开始有的同志连连摇头,“根本不可能”,甚至把它称为“天方夜谭”。启动时的情形是:时间吃紧——期限2000年之内必须完成;工程量大——按照拆1建3.7的比例,测算需新建住宅2700万平方米;资金短缺——每年至少需要建设资金40多亿元;几个旧城区基础设施薄弱,区位条件很差,招商引资和开发改造困难重重。
  天津市和市内各区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危改领导小组,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底,一级带一级,扛起了历史的责任。河东区的开发办主任、区长郭俊杰从1994年坚持每周开一次调度会,扎扎实实地抓住每个环节,面对困难,他的态度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把创新精神和实干作风贯穿始终,尤其注重吸取群众的聪明才智,天津在大规模的危陋平房改造中,带有许多自身的特色。
  红桥区芥园西道片人口密度高,房屋破损严重,而且私房居多,拆、回迁难度大。1995年,张立昌等在这里现场办公,形成“以路带房”的思路,即从成片危陋平房中开出道路,这样既拆除破旧房屋,又完善市区道桥路网建设,带动土地升值,创造招商发展的良机。这一做法很快得到推广,1996年,天津市内建设“4路1桥”,拆除破旧房屋16.2万平方米;1997年建设“8路2桥”,拆除破旧房屋24.6万平方米;1998年建设“12路5桥”,拆除破旧房屋30万平方米;今年建设“10路10桥”,年年将危改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在芥园西道的拓路改造中,红桥区率先实行“货币安置”,危改与房改相结合,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沿袭多年的实物安置为货币补偿,按面积向拆迁居民发放购房款,让居民自由选购房。市内6区1995年使用这一办法占安置总数的6.9%,1996年占到65%,1998年达到77%。“货币安置”使被拆迁居民户均居住面积由危改前的18.4平方米提高到55平方米,居住质量显著改善。
  中山门工人新村拥有低洼的危陋平房35万平方米,居住着1.4万户产业工人,河东区负责同志多次走访53个产权单位,沟通思想,取得共识,奠定了“区企结合”的基础——“资金共筹、产权出让”,用了3年时间,啃下中山门这块“硬骨头”。
  天津危改主管部门以“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打“服务牌”,靠软环境筑巢引凤,“市场冷峻,可我们的心是热的,用真诚的服务营造适宜投资的环境。”南开区分管副区长冯绍宽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决心。河北等区的危改部门帮助中外开发商跑贷款,跑批件,水出问题协调水,电出问题协调电,直到对方满意为止。
  天津市区在146片危陋平房中,有22个人口稠密、房屋破旧的难点大片,市建委组建建设投资公司进行攻坚,采取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对所在区实行委托,统一拆迁、规划配套,共同实施对谦德庄等片的改造,累计投入拆迁配套资金24.82亿元,拆迁面积160公顷,搬迁居民4.2万户。
  天津市长李盛霖、主管城建的副市长王德惠说,危改最重要的是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坚持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思路,造福于民。
  为了使广大群众能够买得起房,天津在规划管理、土地供应、建房计划、设施配套等方面,实行市场条件下宏观调控,比如住宅计划,重点就是适合普通居民居住的住房。天津还推行政府征地、规划、开发、配套、定价“五统一”,使经济适用房价格调控在每平方米2000元上下,比较适合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
  “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办成了,使百姓对未来充满新的向往”——把正在发生巨变的天津带入21世纪
  在谦德庄民安里14层一套宽敞、朝阳的新居,记者和退休老人毕庆芳聊了起来,他乔迁前一家三代挤在20多平方米的陋室里,雨季漏雨,成了“修房专业户”。住高房子、大房子,不敢想,政府实施危改工程,“货币还迁”,他掏了4万多元,就搬进78平方米的新房,“这件事政府办成了,使百姓对未来充满新的向往”,他说。
  危改牵动千家万户,带给天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仅危改一项每年拉动经济增长近2个百分点,促进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33个产业的发展。1994年,天津的空置商品房积压率为22%,两年后降至12%,1997年商品房销售量比上年增加30%,1998年个人购房量占商品房销售量的60%以上。据天津统计局城调队的资料,1993年至1998年,天津城市居民家庭用于购建房的支出约为115.56亿元。
  天津市区过去的居民用地与工业用地犬牙交错,现在将污染突出、扰民严重的企业外迁置换,腾出空间进行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危改使天津昔日小、破、旧、暗、散的商业网点得到改善,一批大型公建设施投入使用。
  危改凝聚了民气,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解决了大量积存的社会问题,不仅改善了人的居住环境,而且创造了适宜培养健康心理人格的人文环境。
  正在发生巨变的天津将迈入辉煌的21世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