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中国“入世”谈判十三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5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中国“入世”谈判十三年
  李会明
  11月15日,中美两国达成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前身为关贸总协定)的双边协议。回首来路,中国争取加入世贸组织的13年可谓风雨兼程。
  最初,中国曾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84年11月获得了关贸总协定的观察员地位。
  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要求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并于同年9月开始参与“乌拉圭回合谈判”。1987年3月4日,关贸总协定中国问题工作组成立。1989年之后,“复关”谈判被蒙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中国与美国的谈判除了原有的问题之外,“人权”与“劳改产品”等议题也被卷入其中。
  1992年中美签署了《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禁止劳改产品出口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市场准入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承诺保护美国的发明和版权产品;承诺改变进口体制,公布贸易法规。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复关”谈判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1994年4月,中国政府签署了《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最后文件》和《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议》。
  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正式成立。5月,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7月11日,中国正式提出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尽管当时中国已被接纳为世贸组织的“观察员”。1996年6月17日,中美签署了《知识产权协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未阻止中国要求“入世”的努力。这时,以是否扩大“市场准入”为焦点,“入世”谈判进入了实质阶段,并与一些国家达成双边协议。
  1997年10月,中美发表声明,认为中国全面参加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双方的利益,双方同意加紧关于中国“入世”的谈判。同时,中美还签署了《向外国金融信息公司开放市场的临时协议》。1997年11月,中日两国关于中国“入世”的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宣告基本结束。
  1998年4月8日,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七次工作会议结束,中国提出的一揽子降低关税的方案得到工作组成员的普遍欢迎,中国的“入世”谈判取得了显著进展。1998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了中国“入世”三原则:世贸组织没有中国的参加是不完整的;中国毫无疑问要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入世”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为原则的。此前,中国已先后4次大幅度降低关税,并已签署了世贸组织的《信息技术协议》。
  1999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美国政府表示“坚定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但是,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直接导致了中国与美国和欧盟谈判的中断。
  1999年9月11日,在新西兰的APEC会议期间,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就中国“入世”问题交换看法,从而促成了我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与美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13日就中国“入世”问题举行的会谈。1999年11月7日,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通电话,决定加速中美谈判进程;10日,巴尔舍夫斯基和美总统助理斯珀林访华,中美进行新一轮双边谈判。15日,中美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的原则终于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