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建温暖家贴职工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5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稿

  在一个下岗职工相对来说比较多的省份,工会应该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辽宁省总工会走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建温暖家贴职工心
  于惠斌
  辽宁省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多的省份,在企业转制过程中下岗职工也比较多。辽宁省总工会面对这一局面,努力为职工建一个贴心的家,走出了一条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路子。他们的做法不仅受到全国总工会的表彰,也得到了全省职工的拥护。
  冷冷暖暖有“家”管
  锦州市是辽宁省率先建立“下岗职工之家”的城市。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锦州市的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去年元旦、春节期间,该市各级工会走访了500户下岗特困职工。走访中,他们了解到一些下岗职工由于受多种条件的限制,要想再就业十分困难。于是,他们积极筹建“下岗职工之家”。这个“家”制定了包括五个方面内容的“实施方案”,全面参与企业的职工下岗、下岗培训、分流安置、生活保障等项工作。
  辽宁省总工会及时总结了锦州市创建“下岗职工之家”的好经验,并向全省推广。目前全省已建起“下岗职工之家”900多个,协助政府安置下岗职工10多万人。
  下岗职工有了“家”,遇到困难就找“家”。省二建公司几个下岗职工开了个门市,卖出5万元的货,对方硬是不给钱。他们找到了“下岗职工之家”,省总工会生活部副部长赵玉莲亲自找到那家欠账单位,跑了不知多少趟给才要回了3万多元。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下岗职工创办了养殖基地,投资几十万元。快要受益时,附近一家企业排污造成河水污染,致使养殖基地的猪、蛙死了不少,损失惨重。这几个下岗职工多次找当地有关部门投诉,但没能解决问题。工会的干部及时把情况反映给省里领导,省长作了批示,这才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现正在处理中。
  生活出路由“家”指
  辽宁省总工会和各级工会在安置下岗职工的实践中认识到,工会不仅要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职业介绍人,更应该成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铺路者。为此,工会创办了各类经济实体,把下岗职工组织起来,重新就业。为把这件事做好做实,省总工会想方设法从仅有的办公费用中挤出100万元,拨给各市工会,给下岗职工创办新的企业注入了资金。
  鞍山市总工会创办的“万帮会社”,组织下岗职工从事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吸纳3000多名下岗职工。他们组成了美容美发队、清洗队、保姆队等13个服务队,深入区、街、家庭进行家政服务,既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又促成了下岗职工就业。
  海城市总工会投资50万元租用200亩地创办下岗职工农事培训、安置示范基地。本溪市总工会在辽宁法律专业学校建立再就业基地,安置下岗职工200多人。他们还与农委联办,为下岗职工提供23个荒沟、近千亩“四荒”资源,组织3000多名下岗职工到农村发展。目前,该省已在农村扶持建立了15个这样的再就业基地,促成36353名下岗职工在第一产业实现再就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