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红岩精神励后人——重庆纪念革命烈士殉难五十周年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红岩精神励后人
  ——重庆纪念革命烈士殉难五十周年侧记
  本报记者 崔佳
  重庆歌乐山,一座鲜血凝成的山。半个世纪前这里的腥风血雨、壮举悲歌使它与中国革命史紧紧相连。50年后的今天,重庆市几千名干部群众隆重集会于此,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
  1949年11月27日,就在重庆解放的前夕,300多名被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鲜血染红了歌乐山。50年来,杨虎城、罗世文、江竹筠、小萝卜头等歌乐山英烈的光辉形象已深深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红岩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花圈排立,哀乐低回,人们静立在烈士墓前,缅怀烈士的英雄伟绩,表达着无限的崇敬和怀念。当年“11·27”大屠杀幸存者之一、现已70高龄的脱险志士李泽海激动地回忆起“渣滓洞”烈士们英勇不屈、慷慨赴死的悲壮场面,他说,可以告慰这些战友们的是,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他们的精神正激励着后人去实现他们的遗愿。烈士王朴的儿子王继志告诉记者,“继志”这个名字是父亲在狱中为他取下的,深含“继承遗志”之期望。
  歌乐山下埋忠骨,两江回荡英烈名。“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重庆市机关、企业、学校和驻渝部队等单位与往年一样又来到烈士陵园举行纪念和参观活动。在重新布置的“红岩魂陈列馆”内,大、中学生们一边听着讲解,一边认真地记着笔记。“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国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烈士的诗句被参观者轻声吟诵,烈士的壮举在学子们心中引起了共鸣。重庆建筑大学一位学生对记者说:“看了展览才知道,许多烈士当时都是风华正茂的爱国学生。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怎样担起时代的重任,真应该好好从红岩英烈身上找找答案。”
  细雨霏霏,薄雾淡淡,在初冬的雨雾笼罩下,刚刚落成的歌乐山“红岩魂”广场更显肃穆庄严。广场东端浮雕墙下建有刻着《红梅赞》曲谱的音乐壁,晶莹透彻的清水从音乐壁顶部平缓均匀地流过弧形壁面,寓意时间流逝但红岩英烈精神长存。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几位女学兵驻足在此,轻声唱起:“红岩上红梅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