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农业合作化是大家富裕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1-08
第2版()
专栏:

农业合作化是大家富裕的道路
“赔钱岭”变成了“肥田岭”
冀家岭是山西省襄垣县一个贫瘠的山村,山多地少,土质很坏,产量也很低,特别是农民杨里锁那块名叫“坟北头”八亩地,每年连投资的本钱都收不回来,送给人家也没人要,农民就叫它是“赔钱岭”。
一九五二年,村里办了个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年来,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用兴修蓄水池、使用新农具、改良土壤、改进耕作技术等办法,使全社里二百多亩薄地都变成了良田。去年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秋地产量,每亩平均到二石零六升,比建社前提高了百分之八十七点三,是冀家岭村自古以来未有的大丰收。杨里锁入社时首先提出要把他的八亩地送给社里,他说明不分红也不负担农业税。当时,社员们都不愿意要,后来还是社长李长成说服大家留下了。这块“赔钱岭”经过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年的深耕细作,改良土壤,多施底肥,结果是年年增产,特别是去年增产更加显著,种的谷子每亩收了一石八斗,比过去最好的年景提高了三倍半,社员们都高兴地说:“赔钱岭”到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手里就变成“肥田岭”了。
(连治水等)
孤儿也有余粮了
新疆省乌鲁木齐县东沟乡杨志新农业生产合作社秋收分配后,社员们和周围农民到处谈论着赵国珍的故事。
赵国珍是一个十四岁的无依无靠的孤儿。七岁时,父亲被地主重打一顿后生病死了,母亲也因生活无着改嫁,孤苦伶仃的赵国珍只好给别人放牛维持生活。去年三月,村里办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家便决定把他吸收到社里去。
赵国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后,因为年纪小,劳动力弱,社里只分配给他一些能做的活。如春耕时,就让他耙地、压地。夏锄时,大家拔草、锄草,就让他把锄掉的草抱到田埂上。收割时,大家割,就让他捆捆子。这样,他每天也可得到四五个工分。九月底他割草时,把手割破了,社里还从公益金中拿出六万元来给他治疗。平时没吃的、没穿的,社里就帮助他解决。因此,赵国珍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关怀和帮助下,一天比一天愉快,一天比一天活泼了。干活的劲儿也越来越大。
去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庄稼丰收,赵国珍分得了九石多粮食,他除了缴公粮、还账和自吃外,还向社里投资了三石粮食,又卖给国家一石余粮,自己又做了一身棉衣。
老汉真正佩服了
一九五三年秋后,山西省朔县仓房坪村酝酿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时,解开老汉认为:全家男女六个劳动力,还有三匹好牲口和六十亩地,像这样人强马壮的人家,唯有单干好,所以他不愿入社。大儿子解继仁却认为单干再好也不如农业生产合作社力量大,他坚决要入社。老汉的二儿子解二白感觉农业生产合作社初办,好、坏还不一定,他主张参加互助组,既能克服一般困难,又能多打粮,这样一来,父子三人只好各走各的路。
春耕开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因没经验,工作有些混乱,解老汉一看,便断言农业生产合作社办不好,并宣布“要到秋后看高低!”可是不久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了各种制度,工作很快就走上了轨道。及时种完了豌豆、小麦和谷子。解二白参加的互助组的生产也进行的较好,唯有单干的解老汉换不到工,没有人帮助他送粪下种,样样庄稼都落在后面。
夏天雨水大,河水淹没了很多庄稼,解老汉原指望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比高低的六亩麦茬糜子地也被水淹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受淹的禾苗,经过社员的突击洗苗扶苗,施追肥等很快就转青了;解老汉的禾苗,因人手少弄不过来,又加苗小淹的重,只好改种小莜麦,可是不几天又被水淹了。后来还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帮助他买了荞麦种,才又种上。到秋收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庄稼熟的早,很快就收完毕,解老汉的六亩荞麦和一部杂田不等成熟就冻死在地里了。解老汉连种籽、肥料等一共投资了八石五斗多粮食,结果只收了五石粮食,连本钱都不够。大儿子解继仁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分得了二十二石粮食,解二白在互助组也收了九石粮食。
 解老汉经过这一年的事实教育,从心里佩服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他和二儿子解二白不仅一再地要求入社,而且还到处宣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好处,动员大家入社。
(陈大树)
自留地的故事
去年春上,安徽省六安县美景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的时候,社员李常友只入社一石五斗地,其余四斗自己留下了,大伙都劝他不要留这些田,但他只当做耳边风。
他是个中农,耕畜农具样样有,当互助组酝酿办社时,他感到左右为难:入社吧,人家都有两三
个劳动力,自家只有一个劳动力,一定吃亏;不入社吧,生产上困难挺多。他又觉得在互助组里干啥都跑在人家前头,如今办社朝社会主义路上走,还
能落后?因此,他很矛盾。
办社的各样事情处理完毕后,其他社员都兴高采烈地下劲干活,只有李常友发愁,不知怎样来耕
种这四斗自留田。春耕前,各个社员除了参加公积
肥外,还把自积的肥料作价归社,只有李常友的粪留着上自己的自留田,因而引起大伙的不满。社章规定:要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别人没啥为难,而李常友可作了难,除了按时给社里干活外,还要抽时间忙着自留田的活,累得精疲力竭;到第二天人家干活精神饱满,他却在田里打瞌睡,经常受大伙批评。
他的四斗自留田,因为耕作粗糙,又受了干旱,到秋只收了两石二斗粮食,社里的庄稼,因耕作细致,上的肥多,都比头年增产了二成四。他入社的田,过去只收二十石稻谷,去年收了三十多石稻。分红时,他分得净稻二十一石,等于他过去一年的总收入,要是加上晚秋作物分得的粮食,比过去实足增加三成。现在,他已把四斗自留田也入了社。
比赛三年输三年
俞才林是浙江省杭县双林乡丁香坝村的一户中农,他的农具牲畜样样全,又有十几亩祖传地,父子二人又是强劳动力,自己又是好庄稼手,因此,他很自信自己比别人强,不相信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理。
一九五二年春天,乡里办了个江洪元农业生产合作社,并订出每亩产水稻四百五十斤的增产计划。当时,俞才林就认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说大话,心里想着一定要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比赛一下。
可是头一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就赛赢了他,农业生产合作社不仅完成了增产计划,并且每亩还比计划多产了十五斤,而俞才林每亩只收了三百八十多斤。虽然如此,俞才林并不心服,他认为这是千年撞钟,“运气”好,心想今年输了看明年吧!谁想到第二年遇上大旱灾,五、六十天没落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抽水机用船驾着,那里缺水,就浇到那里,不仅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田没遭旱灾,并且还帮助附近互助组和单干农民救了六百多亩稻田。俞才林既买不起抽水机,又请不到帮工车水,担水浇地,一天只能担六、七挑水,累得腰酸背痛,还只看见一个水印,眼看着一丘丘的田干裂开了。这时,俞才林才不得不承认农业生产合作社比自己单干强。这
一年社里又获得丰收,每亩水稻比俞才林多收一百多斤。这次俞才林虽然认输了,但是他并未要求入社,他想:还是再碰一年吧。一九五四年又遇到了
一场大水灾。俞才林在大水面前又是束手无策,看着大水插不上秧,而农业生产合作社人多力量大,很快排除了渍水,抢种了一百三十多亩晚稻,大水过后,社里的晚稻却长得绿油油的比那一年都好,每亩平均收了六百多斤。江洪元农业生产合作社连年战胜各种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事实,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周围的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因此,江洪元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由开始建社的十一户扩大到一百五十户。这时俞才林再也不愿单干了,他也报名参加了新建的丁香坝村农业生产合作社。
(李冬野)
杨凤怀劳动热情提高了
杨凤怀是热河承德县三合村的一个农民,今年三十二岁。土地改革前是个贫农,土地很少。从二十岁起就租地种,辛勤劳动打下的粮食,要交给地主一半,自己却得吃糠咽菜。年年苦干年年挨饿。这种日子使他厌倦了劳动。他想:“反正是不够吃,不如少受点累。”从此他就不好好侍弄土地了。早晨太阳照到房檐,也不起床,锄地时拿着锄头玩或坐到树荫下聊天、睡觉;甚至一担水不挑,一根柴不拾。每逢无米下锅的时候,就打骂妻子出气。
解放后,杨凤怀分到了八亩土地。但是这时候,他的懒惰已成了习性,又加没有耕畜,还是不好好劳动。他的地里年年草比苗高,秋后三四个月就没吃的,依靠政府救济。去年春天,村里办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他参加合作社后,起初还是很懒,合作社天天派人去喊他下地,后来经过社里不断教育和帮助,他才感到今天不是从前了,劳动态度开始有了转变。这时候合作社又公布了半年来的账目,他听了之后,很后悔。别的社员都作了一百多个劳动日,他才作七十来个劳动日。他后悔不该迟到和偷懒,既影响了自己的收入,又觉得像欠社里点什么,心里老不安。从此,杨凤怀就下定决心要改掉自己的懒病。为了能够听清号声,保证及时起床、下地,他借了一间离合作社近的房子,克服了迟到的现象。有一次社里的马病了,需要有人在夜间照看,他主动地担任了这个工作,细心照看病马,因此受到了社的表扬。以后他的劳动热情更高了,并且逐渐地培养起劳动的习惯。八月间,他的背上长了疮不能干活,他也到地里去;自己没有事情,就到社里给马添添料或扫扫院子。因为他的劳动态度变好了,曾受到社的三次表扬,还被选为生产小组的副组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