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一件造型艺术品 素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5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一件造型艺术品素描
  马为民
  今年9月15日至11月14日,巴黎市府在香榭丽舍大街的人行道上举办了2000年雕塑展。它汇集了54位来自世界5大洲的雕塑家的52件作品,包括两位中国雕塑家的作品,其中30件是专为这次展览创作的。市府第一次举行这种露天雕塑展是1996年,展示了从罗丹到60年代的作品,而这次则是反映世界雕塑艺术近30年来的概貌和进入21世纪的发展趋势。历时两个月的展览吸引了近500万观众。
  笔者是艺术的门外汉,对现代艺术尤其缺乏欣赏能力。但是,《消散前的记忆》这件造型艺术作品引起过我的兴趣。自感有所领悟,仍难以言传。特借助照片,配上几行记述直观印象的文字,跟读者一块儿品味。
  这件造型艺术5米见方,立方体的外部是个框架,由固定成一体的多根方木构成(见题图)。当中的填料取自一座拆除的楼房,有形状杂乱的混凝土块、方木圆木,残缺的桌椅、门框、窗架,废旧的暖气片、水管、铁皮,破损的洗碗池、沐浴缸,瓷马桶,锈蚀的电视机、录像机、收音机,长短不一的铁条、铁丝、电线,五颜六色的罐头盒、易拉罐、塑料瓶,自然还少不了破箱、烂纸、碎布条、塑料袋……
  立方体的四个竖面各固定着两块红底白字的小木牌,分别写着八句话,句句发人思考。这八句话依次是:一个破坏和暴力世纪的历史和终结;两千年的最后一瞥;在历史的废墟上重建未来;记忆的破坏或破坏的记忆;历史的暴力或暴力的历史;什么样的未来?消散前的记忆;在遗忘之上建设未来?
  作品一旁的树身上钉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的文字简要介绍了作者安娜和帕特里克·普瓦利埃。这对同年夫妇是法国人,生于1942年,其创作灵感萌生于1978年。当时,他们寄居在柏林市,那里还留存有遭受二战破坏的建筑物。他们看到,在回收有用材料之后,这些建筑都被有计划地铲平。他们敏感地意识到,这是有意抹杀掉历史的一页。他们因此曾打算建立一个“记忆俱乐部”,后来创作过多件类似《消散前的记忆》的作品。
  据认为,现代艺术为欣赏者的思考展现出更加广阔的驰骋空间,比如这件《消散前的记忆》,记忆些什么呢?大可见仁见智。(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