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白云深处换新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5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新闻追踪

  白云深处换新颜
本报记者孙海涛胡跃平
  编者按:江泽民总书记3年前考察贵州的扶贫工作时,特地到边远的乌蒙高寒山区水城县和赫章县,走访了8户居住在高山上的贫困农民。总书记看到这些农民的贫困状况,心情十分沉重,一再叮咛随行的同志要扎扎实实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千万不能忘记白云深处还有人家。
  3年过去了,高山区、石山区的农民,生活有了什么变化?初冬时节,本报记者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路,再次走进白云深处,所见所闻,令人振奋。
  光明村的彝族同胞高毛翠一家,推倒了人畜同住的破烂茅屋,住进了宽敞整洁的石墙瓦房
  汽车在山道上盘旋,海拔已升到2200米,我们来到水城县杨梅乡光明村彝族妇女高毛翠家。3年前那间人畜同住的破烂茅屋不见了,代之以宽敞整洁的石墙瓦房。堂屋的正中,挂着江泽民总书记看望她时的照片。屋外有单独的牲畜圈,养着1头牛、4头猪、8只羊。高毛翠说,今年收了3000公斤洋芋,600公斤苞谷,基本够吃。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她正在调试一台粉碎机。国庆节前夕村里通了电,乡政府花850元买了这台粉碎机送给她,好让她以后搞些对外加工。村民们说,有了电,我们再也不会“天亮就上坡,天黑睡啰啰(觉)”了。
  今年40岁的高毛翠,7年前丈夫病故,一个人拖着4个孩子艰难度日。说起3年前的苦日子她不禁心酸落泪,在石头缝里种的洋芋、苞谷只够半年糊口,14岁的女儿没进过一天学校。3年来,全村人的生活都有了很大变化。在民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全村77个原来居住条件恶劣的贫困户都住上了新房。
  光明村的变化,是在1997年换了村里的领导班子和县人武部对口扶贫以后。新班子带领村民实施以各项适用技术为内容的“丰收计划”。县人武部立下扶贫责任状,不脱贫不脱钩,捐资建起“八一”希望小学和村民文化活动室;3年连派3位“校官村长”,一人一届带领村民们治理山沟洼地,使村里有了200多亩基本农田;省军区司令、政委和人武部的干部分别资助28名失学儿童,使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从3年前的42%达到现在的100%。
  高毛翠现在已能勉强用普通话与人交谈,谈起她今年获得的2000元小额信贷显得十分高兴。她用这些钱买了牛、羊,还开了个小卖铺,并已经按时归还了第一期的500元贷款。村党支书说,总书记告诫我们,要挖掉穷根,一是要控制人口,二是要有文化,要让孩子读书。
  银沟村家家户户建起了大型水窖,再也不用每天花半天时间去挑水
  在玉舍乡银沟村,江泽民总书记去过的李明学和王吉俊两家,也已从茅草窝棚里搬进了石墙瓦房。李明学是村里有名的勤快人,只因妻子残疾,又拖着两个女儿,日子过得十分凄苦。总书记看望他的时候,他们一家人、猪同在一屋,中间仅用树枝隔开。现在不仅住上了新房,粮食也够吃了,还养了3头牛、两头猪。他高兴地告诉我们,几个月前得到1500元小额信贷,用1100元买了头母牛,不久前已生了头小牛,剩下400元全买了化肥。
  现在,他再也用不着一天的水要用半天时间去挑了。县里帮村里每户人家都建了一个能存20吨水的水窖,雨季来临,山水经过过滤注满水窖,足够半年使用。电线杆也已立在了门口。“电工回家办喜事去了,下个星期就能拉上线。”李明学高兴地说。
  王吉俊去水柏铁路工地做工,已一个星期没回家了。今年水柏、内昆、株六复线和六盘水编组站同时开工,成了当地最大的扶贫项目,仅水城县就吸引了7万多劳力上工地。围绕铁路建设,大批农民搞起了采石、运输、种菜。在银沟村,这些收入今年能使人均增加400元以上。
  王吉俊家的农活就靠妻子一人。在扶贫队员的技术帮助下,今年洋芋、苞谷的产量都翻了一番,口粮已有些节余。家里养了7头小猪和一头准备过年用的肥猪。王吉俊的妻子说,3年前全村可是没有一家过年宰得起猪。
  村里的适龄儿童大都在几公里外的玉舍镇上学,早出晚归,带几个洋芋就是午饭。王吉俊的一女一儿同上小学五年级。穿着免费校服的王小鼓说,他和姐姐的成绩每科均在70分以上,在班上排在第五名和第六名。他知道是城里的叔叔阿姨支持他读书的,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
  我们在玉舍镇恰逢赶场,沿途的农民大多只是怀抱一只鸡或背一篓洋芋赶往乡场,穿镇而过的公路成了集市。尽管天气寒冷,一地泥泞,乡场仍是一派热闹景象。各种日用品、种子、化肥、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在一个挨一个用门板搭成的摊位中,有近20个书摊,摆着各种农业适用技术的书籍。陪同我们的六盘水市委督察室主任王际明说,3年前他刚来这里挂钩扶贫时,乡场上90%是卖酒的。赶场的也是一篮洋芋换一斤酒,买碗路边煮着的山羊肉,醉个迷糊再回家。那时他真恨他们不争气。“其实现在想起来也不能全怪他们。”他说,“现在他们有希望了,逢场买醉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大坪村民组改名为思泉村民组,28家贫困户从山坳搬进了靠近公路的新房
  从水城往西百余公里就到了赫章县的珠市乡。这一带是贵州屋脊,全省最高峰、海拔2900米的韭菜坪就在这里。
  越走雾越大,公路泥泞难行,车轮常常陷进深深的泥浆里。浓雾里,隐约可见路旁有两排整齐的白色平房。江泽民总书记到过的核桃村大坪村民组到了。
  这些房子是对口帮扶赫章县的深圳市福田区援建的。包括总书记看望过的杨角珍、张荣朝在内的28个贫困户已经从山坳里搬进了这片靠近公路的新房。为感谢福田区人民,大坪村民组改名为思泉村民组。路边立着一块大石碑,上书“饮水思泉”。3年前,这里的人均口粮仅90公斤,人均收入仅215元,睡的是木杈床,用的是松脂火把。现在人均口粮已达290公斤,人均收入850元,通了电,引来了山泉水。
  公路的另一头有座小石屋,那是去年建的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点。村里请了位退休教师,适龄儿童全部可以就近上学了。
  下了公路再走5公里就到了兴营村。在村口远远就见山坡上坐落着一排排农民新居,这也是深圳福田区援建的。
  江总书记看望过的3户农民,只有杨仕华的儿媳在家,丈夫和公公也都上工地修路去了,要到天黑才能回来。她说,往年这个时候,男人们都是阴天烤火,晴天晒太阳,现在他们干什么都有劲了。
  3层楼的村中心小学是村里最壮观的建筑,也是深圳福田区援建的。省军区给配齐了全部课桌。和“思泉”的含义一样,这个校名和村名都改成了“思源”。
  在赫章县,无论是贫苦农民还是城里人,都切身感受到了对口帮扶所蕴涵的温暖。福田区资助400万元,在赫章县城建起了全省最好的县级医院。中央统战部捐资70万元,援建起一所全地区最好的小学。3年间,中央统战部为赫章县引来各种协议资金1.8亿元。
  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大力帮扶,加快了贵州全省的扶贫攻坚步伐
  这8户农民生活的变化只是贵州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也是深山区、石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成为扶贫攻坚“硬骨头”的写照。他们的现状只是在温饱线上下浮动,要彻底解决温饱朝小康迈进,还有一个艰难的历程。然而,他们的变化是令人振奋的。贵州贫困人口从1993年的1000万已经减少到1998年的380万。全省实施“坡改梯”700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全省去年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这是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竭力帮扶的结果——
  “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国家对贵州的扶贫资金连年增加,累计达73.36亿元。
  1996年7月,中央确定深圳、青岛、宁波、大连对口帮扶贵州,四城市已无偿援助资金2.6亿元,捐物折款1.5亿元,提供经济协作项目68项,投入资金近4亿元。援助的资金建起了150所希望学校、118所乡村医院,资助1.8万名儿童入学。
  14个中直机关(部门)、民主党派定点帮扶贵州,捐资8500万元,建希望小学58所;为贵州引进项目310个,投资3亿多元。
  贵州所有党政机关都定点帮扶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不脱贫不脱钩。每年有1.4万干部在基层开展住村帮户扶贫工作。
  白云深处的人家,物质条件和精神世界都展示出了全新的面貌。(附图片)
  压题照片:贵州屋脊赫章县珠市乡。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孙海涛摄
 高毛翠一家5口,3年以前就住在这样的茅屋里。
  坐在自己新房前的高毛翠(右三),正在与县人武部干部谈今后的打算。
  深圳福田区为赫章县珠市乡兴营村84户贫困农民兴建的彝民新村——思源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