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花环般的友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7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花环般的友情
  本报记者温宪
  今天,31岁的阿卜杜·哈耶先生成了马尔代夫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李瑞环来到他家中与他及家人话家常。
  两年前,在胡鲁勒国际机场担任福利事务官员的哈耶一家三代八口人还挤在两间租用的陋室中。1997年10月,哈耶全家搬到了中国援建的西纳马累住宅小区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房。从此,哈耶一家人的生活水准有了很大提高。
  今天上午10时,李瑞环主席来到西纳马累住宅小区。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市市长、市政委员会主席沙里夫先生向李瑞环介绍说,中国分别于1990、1993和1997年在这里援建了三幢住宅楼,现有住宅共68套,这里已成为新的现代化住宅小区。中国援建的第四幢住宅楼将于明年在维里基里岛开工。沙里夫先生解释说,这是马累市居民开天辟地第一次住进楼房。随着马尔代夫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马累市近年来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资源愈发紧张,居民住宅建设只有向空中发展。这个由中国援建的住宅小区设有儿童游乐场、体育运动场、日用商品店铺等设施,它已成为马累市市政建设的样板。
  李瑞环边听边走,在主人的带领下,他走进了哈耶先生一家居住的32—02号房间。在摆放着电视机、家用电脑、冰箱等电器的宽敞客厅中,李瑞环询问了哈耶先生的生活情况。哈耶告诉李瑞环,现在的生活质量比两年前提高了许多。沙里夫市长说,中国援建的这些住宅是两国真诚友情的体现。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2亿多人口的大国与只有不到30万人口的马尔代夫保持着如此良好的合作关系,正是基于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尊重和互利合作。
  作为一个国家,马尔代夫确实很小。马尔代夫全境面积为298平方公里,1998年的人口统计为26.7万人,而且1/3以上的人口集中在首都马累。马累岛面积仅为1.9平方公里。今晨,记者从位于岛东的下榻旅馆步行不到40分钟便抵马累岛最西端。的确,中国与马尔代夫的双边关系是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国际关系准则的生动体现。
  可以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此次访问马尔代夫是在谱写中马两国传统友谊的新篇章。马尔代夫群岛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文献记载的,应是公元7世纪中叶玄奘撰就的《大唐西域记》中所提到的“那罗稽罗州”。到了元代,我国著名航海家汪大渊曾乘商船远航印度洋,并到过马尔代夫群岛,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到达马尔代夫的第一人。汪大渊归国后于1349年写成《岛夷志略》一书,记述了他在海外亲自经历的100多个国家和地方,其中“北溜”一条记载的便是今天的马尔代夫群岛和克拉代夫群岛,汪大渊曾在书中形容马尔代夫“地势居下,千屿万岛。舶往西洋……潮流迅急”。至明代,由于郑和等多次出使东南亚和印度洋诸国,中国和马尔代夫开始有了直接的官方接触。公元1412年和1430年,郑和率领的船队两次访问马尔代夫。明朝永乐14年后,马尔代夫曾三次派使节访问中国。到1972年10月14日中马两国正式建交后,两国的传统友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李瑞环主席此行是自中马两国建交后访马的最高级别的中国领导人。
  自1978年后一直担任马尔代夫总统的加尧姆为发展马中两国合作关系做出了很大贡献。加尧姆总统认为马中友好对马十分重要。他赞赏中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以及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称赞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明智的,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更值得一提的是,加尧姆领导的马尔代夫政府多年来顶住压力,在台湾问题上给予中国坚定不移的宝贵支持。
  位于印度洋中的岛国马尔代夫被誉为美丽的“花环之国”。中国与马尔代夫之间的传统友谊正像这美丽的花环一般从久远的过去环环相套,直到今天。有鉴于此,李瑞环主席今天上午在会见马尔代夫议长哈米德时有感而发:“我这次访问马尔代夫,就是为了发展友谊而来,为促进合作而来!”(本报马累12月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