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经济全球化冲击法国政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7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经济全球化冲击法国政坛
  本报驻法国记者马为民
  法国主要在野党保卫共和联盟终于有了新主席。经过两轮选举,米谢勒·阿利奥—玛丽女士于4日当选,成为西欧大陆重要政党的第一位女性领导人。近两年来,联盟陷入内部纷争,在政治斗争中接连失利。主席一换再换,从4月起这个职位只好空着。9月,总书记又辞职,群龙无首,形同瘫痪。如今有了新主席,这为重振联盟提供了契机。
  此前,同希拉克于1976年一起组建保卫共和联盟的前部长帕斯卡不辞而别,跟德维利埃结成竞选联盟,在欧洲议会选举时拉走联盟的部分选票,同时又受益于极右翼国民阵线的分裂,得分仅次于社会党,震惊政坛。11月21日,帕斯卡同德维利埃共同建立了新政党——保卫法兰西联盟。至此,人们通常所称的“戴高乐派”正式一为二分。
  导致联盟分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处看,这是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冲击的结果。欧洲一体化的深入要求成员国转让部分主权(货币主权已经交出)。保卫共和联盟历来以维护独立与主权为旗帜,所以对新形势的适应力明显不及社会党。两年多来,社会党不仅致力于欧洲一体化,而且破除禁忌,接过了反对派所主张的“私有化”,大胆参与全球化进程,政绩不俗。而保卫共和联盟迄今提不出适应新形势且有别于社会党的纲领,影响力下降。
  同样,执政的“多元左翼”也受到全球化冲击。一段时间以来,参政的法共、绿党和公民运动党,在对待经济全球化问题上找到了相似点。11月27日,它们一起参加了反对全球化的全国行动,向以社会党为主体的政府施加压力。即使在社会党内部,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也不尽一致。相反,反对派法国民主联盟和自由民主党倒直言不讳地说,在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观念上,它们“跟政府完全相同”。
  过去,人们通常从左右对抗的角度观察法国政局,现在恐怕得调整视角。近20年来,随着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展和主要是社会党的治国理念的转变,法国政治中的左右界限日渐模糊。这13年出现3次左右共治局面,共治时间总计已近7年,共治成了法国政治的一种常态,且一次比一次“文明”。这进一步证明,左右两派已无实质性分歧。它们靠互揭丑闻斗法,也正是缺乏纲领性争论的反映。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引起的诸多社会矛盾为党派斗争提供了新舞台。帕斯卡在保卫法兰西联盟成立大会上,严厉谴责“自由贸易专政”和“欧洲联邦主义”,要求修改宪法以维护国家主权。这个新政党中还有人宣称,该党要把右翼、极右翼和中间派各党中维护主权的人联合起来,并且“向左翼内部的主权主义者开放”。这样的目标能否实现自当别论,但它表明,这个新政党确实想以主权问题在法国政坛重新划线。
  关于自由贸易及其引起的主权之争,各主流党派和主流传媒则另有一番分析。年初欧元问世时“主权派”抱怨失去了货币权,当时的财长施特劳斯—卡恩回答道:不对,战后的货币权在美国手里,欧元问世后,我们将同欧洲伙伴一起收回货币主权。外长韦德里纳说,法国1/4人口靠外贸生活,所以不应反对经济全球化,而要努力用“有约束的全球化”取代“野蛮的全球化”。新任财长索泰尔还强调,不能把所有的社会问题统统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法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受益国,却存在强烈的反对全球化情绪。《方位》周刊的分析是,法国有根深蒂固的国家干涉和计划化传统,因此很不适应经济社会生活中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迅速变化。各大传媒普遍认为,如今经济全球化已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任何国家要谋求发展,都必须既要考虑国情,又得顺应“世”情,否则将损及自身。
  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预计至少要进行3年。随着谈判的深入,围绕经济全球化及主权的争论有可能上升为法国政界的主要争论,并且进一步打乱其政坛的传统分野。(本报巴黎12月5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