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用新思路解决农村发展的新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7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用新思路解决农村发展的新问题
  姬振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农村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形势面前,农村各级干部必须解放思想,用新思路和新方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推动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转变推动农村发展的思路
  要做好农村经济工作,必须在推动农村发展的思路上实现四个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是由注重抓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过去受短缺经济的影响,解决吃饭问题是第一位的任务,因而农村的首要工作是抓粮食产量。现在随着农产品供应的丰裕,农业生产不仅要看产量,更要看农产品的优良品率,看品种结构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实现由单纯抓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关键是在思想上树立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在工作中把提高农产品的优良品率和市场竞争力放在首位。二是由注重抓生产向生产、加工、流通并重转变。过去抓农村经济主要是抓生产,生产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全部由国家收购。现在不仅要抓生产而且还要找市场,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能够顺利地通过市场实现其价值;不仅要抓生产而且要抓加工,实现由只卖初级产品向出售精深加工产品的转变,让农民分享加工环节的利润,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三是由注重抓物质投入向物质、科技、信息、教育投入并重转变。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市场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竞争,实际上却是产品背后的科技、信息和人才的竞争。没有信息就没有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的把握,就难以实现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没有科技就没有高品质、新产品,就没有低成本、高收益。这就需要在继续加强物质投入的同时,着力加大对农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培育新型农民,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支撑。四是由注重抓速度向速度、效益并重转变。现在,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效,已不能单纯看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看效益。在农村,就是看农民纯收入增加的快慢。只有有效益的速度,才是能够给广大农民带来实惠的速度。
  确立新的工作方法
  适应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保证农村发展新思路的贯彻落实,农村干部必须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方法、新措施,增强农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解决人际矛盾要由压服训斥向民主讨论和耐心的说服教育转变。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解决农村的各种人际矛盾,必须以理服人,用民主讨论的方法议事,靠耐心的说服教育管理。农民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增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只要我们把道理讲透,利弊摆清,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民主讨论和耐心说服教育的方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增加了工作的复杂程度,但实际上却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增强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凝聚力。其次,开展工作的方法要由行政推动,向政策、信息引导,典型示范转变。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农民自主意识的增强,使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的方法已不再适用。因为地怎么种,树怎么管,只要不违法,就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即使是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走上致富路,也要通过政策、信息引导,通过典型示范,让群众自己选择发展的途径。第三,解决农村的利益纠纷由单纯靠教育,向教育和法律手段并重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各种矛盾大部分是利益纠纷,当一方认为对方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时,靠教育往往很难解决问题,必须借助法律手段。靠法律解决问题,老百姓认可,反复率低。有时苦口婆心做半天工作,不如法律做一个公正的裁决。因而,各级干部必须增强法制意识,促进依法治国方略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