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营造温馨献爱心——记上海市卢湾区为老人服务网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营造温馨献爱心
  ——记上海市卢湾区为老人服务网络
  新华社记者厉正宏
  八旬老人邱秀娟在街上不慎摔成骨折,她立即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写着所在社区服务中心24小时热线电话号码的纸条,交给帮助她的路人,工作人员不到10分钟就赶到现场送她就医。
  打浦街道社区23位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一日三餐都有专职服务员送餐上门,中晚餐每顿至少一荤一素一汤,早餐的点心天天翻花样,每月只收245元。
  瑞金街道孤老严琳,眼睛不好行动不便,居委会在她的床头安了一个急救电铃,铃声一响,就有人过来帮忙。邻居钱莹还与老人签订了“温馨家庭”协议,每天都来看望老人,主动承担日常照料老人的任务。
  在上海市卢湾区,像上述敬老爱老护老的各类志愿者有3.2万人,并已建立起4个层次、8大体系的为老人服务网络。
  卢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1%以上,是典型的老龄化城区。老龄问题引起这个区党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他们通过大量深入的社会调查发现,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使家庭养老功能相对减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社会的帮助和照料。虽然我国养老的基本方式是家庭成员养老,但社区为老人服务已成为亟需开展和推广的新方式。
  15年前卢湾区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区级老龄问题委员会,此后每年都有新动作:多功能活动中心、社区为老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贫困老人诊疗所和老人慈善医院以及经济特困老人助养基金等逐步建立和完善,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护理院。
  目前全区已建成职责分明、功能各异的4个为老人服务层次:决策层是区委和区政府,负责规划、协调并落实投入经费;核心层是街道,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及各个服务设施,这是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基础层是居委会,全区114个居委会承担着大量具体繁杂的实际工作,每个居委会干部都分工联系几位重点服务对象;而全区3万余名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更是一支默默奉献的队伍。
  建立“邻里包护组”形式的“情感服务网络”,是卢湾区社区为老人服务的特色之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许多告别了几代同堂生活的老人渴望与他人情感交流。全区3000多个邻里包护组,除日常为孤老、独居老人无偿买菜、做饭、洗衣物等外,普遍建立了“见面制度”,早早晚晚上门,或嘘寒问暖,或聊天谈心,让孤老们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各个社区为老人服务中心的24小时热线电话,把社会的关心与老人的各种需求联系起来。今年前10个月共接到老人求助电话约1.5万人次,帮助解决率超过99%。
  现在卢湾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社区服务基本做到网络系列化:经济特困老人的助养责任落实。对1150余位有各种生活困难的老人,建立了一人一表档案,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定内容服务;区、街道、居委会三级医疗和护理网络,对贫困老人实行免费门诊或医疗。全区有8个贫困老人诊疗所和1所慈善医院,开出3000多张家庭病床,医生每星期定时上门服务;区老年大学和各街道的老年中心学校,开设了文学、法律、英语等课程,参加学习者达9000多人;全区建有京剧、越剧、服饰、歌咏、书画等十多个老人文娱团体,每天早晨有1万多名老人在社区参加各类体育锻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