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十五年前,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三道通经营所还是一片荒山秃岭,十五年过去了,这里出现了喜人的变化:林子绿了,企业活了,职工富了,他们的秘密武器是——包山到户以林养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7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热线

  十五年前,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三道通经营所还是一片荒山秃岭,十五年过去了,这里出现了喜人的变化:林子绿了,企业活了,职工富了,他们的秘密武器是——
  包山到户以林养林
  本报记者胡斌
  初冬时节,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行在三道通经营所的“辖区”里。陪同采访的同志指点着沟沟峁峁的一片片红松、落叶松说,这些林子都是最近15年栽的。1980年之前,这里是年年造林不见林,实行改革后,全所累计造林11.7万亩,现在全所98.93%的荒山荒坡都披上了绿装。
  三道通曾经有过红火的过去。这里最初是一个贮木场,附近6个主伐林场采下的木材都集中到这里,然后沿江转运出去。然而,到了1983年,由于外部条件变化,这里不再作为贮木场,三道通一下子冷清下来。环顾四周,已没有大木头可采,除了荒山,便是不成材的柞矮林。没了大木头,几百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还得从林子里找出路。他们从农村联产承包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决定把突破口选在国有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上,在国有林地、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改革大锅饭的管理体制,实行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把荒山荒地、疏林地和低价次生林的造林、抚育、管护等所有生产项目承包到户,男劳力每人80公顷,女劳力每人50公顷,承包户享有林副资源的有偿使用权,一定15年不变。按老百姓的说法,这是:“包山到户、以林养林”。
  摆弄惯了大木头的三道通人,现在要来摆弄小树苗,开始心里挺别扭。更要命的是大锅饭吃不了啦,过去栽树不包活,到开工资的时候,38块6毛1,1分也不能少。而现在,必须保证当年成活率90%以上,3年保存率80%以上,而且,还必须确保管护期内无森林火灾,无林政案件,无病虫鼠害。完不成任务不仅拿不全工资,还得自己掏钱返工。作为补偿,林区直径8厘米以下的剩余物归承包者所有。然而就是这样,职工心里仍是不托底,场长、书记好说歹说,第一年才动员了30多户职工参加承包。
  一年过去,承包户稳稳当当地得到了实惠。承包户拥有了直径8厘米以下剩余物的所有权,他们就用这些剩余物做木耳段。一根木耳段一年可获利1元钱。所里规定,每根木耳段上缴0.5元资源补偿费。以造林成活率90%为基准,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资源补偿费下调一分钱;反之,上浮5分钱。在这个小小“杠杆”的作用下,职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造林成活率奇迹般地保持在98%以上,收入也成倍增加。看到先承包的职工得到了实惠,第二年不用动员,13000多顷林地很快被抢包一空。
  职工贵学雨那年承包了1600多亩荒山,他带着老婆和3个女儿没日没夜地在山上干,到了1993年,不仅攒下了12万元的存款,还盖了一栋二层小楼。他的老伴说:“这在包山之前想都不敢想。要是指着工资,累死也攒不出这么多钱。”
  包了山的职工收入普遍比包山前提高了一两倍,多的达到十几倍。到1998年末,全所职工家有存款5万元以上的占40%。
  随着林子的成活率、保存率的提高,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又回来了,野鸡、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时常能在林子里看到。职工马世华告诉记者,一天夜里,他在山上看到一群野猪——足有一二十头,在拱他家的包谷地,没办法,只好放二踢脚吓,才算把这群野猪吓跑了。“要是在过去,准用猎枪放倒几个,”他说,“现在猎枪都上缴了,再说咱也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不能随意猎杀了”。
  日前,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做出决定,在浅山区、林农混居区、野生资源富有区、林政案件高发区全面推开试点工作,让“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检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