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传统工艺活文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7
第11版(文化)
专栏:画外音

  传统工艺活文物
  摄影陈学武
  点评祝华新
  游览历史名胜时,最怕小商小贩一拥而上,推销一些各地到处可见、粗制滥造的旅游纪念品。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用本地杂木竹料制作的芦笙、“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工艺品让我们眼前一亮。憨厚的青年农民吴年跃和开朗的妻子巧手传承的,分明是地道的侗族文化风情。
  历史名胜包括那些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乃至整个地段或整座城市的风貌特色。但如果当地的居民不再保有传统的民俗文化,那么再多、再精美的建筑也只是一种布景。展示给游客的传统工艺其实是当地的活文物,不能听任它们自生自灭或变味。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丽江古城,笔者就发现从广东和东北来的客商渐多,真担心那些“大路货”的旅游纪念品也会在这里泛滥开来。同济大学古建筑专家阮仪三教授说过,与历史街区风貌有冲突的建筑用地应低于总量的1/3。同理,对像传统工艺这样的活文物也应该有相应的要求,比方说与当地传统文化不符的工艺品数量也不能多于总量的1/3。外地人要想来做生意,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打开城门欢迎,但倘若经营的不是本地乡土特色产品,那就请走人。(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