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坚定不移地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7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坚定不移地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
  国家统计局局长刘洪
  党中央1997年提出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目标。这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信心,实现三年脱困目标,对于国有企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理解和把握摆脱困境的目标
  要有效地推进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工作,首先要对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标准有一个全面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一中全会、四中全会,对于脱困目标有两种表述:一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一是使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这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其基本要求是,亏损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指标有较为明显的好转,企业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按照这一要求,应当从以下两个层次去把握衡量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的标准。
  从企业层次看,应当把扭转亏损与减少亏损结合起来衡量企业脱困情况,不应当单纯以扭转亏损、消灭亏损企业作为脱困目标。当前,亏损企业的情况差别很大。微亏企业中,少的一年只亏损几万元;而严重亏损企业中,最多的一年亏损10亿元以上。如果简单地把脱困理解为扭转亏损、降低亏损面,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脱困工作的实际。从一定意义上讲,严重亏损企业大幅度减少亏损,同微亏企业扭转亏损相比,工作难度要大得多,成效要明显得多,摆脱困境的基础要牢固得多。因此,应当把扭转亏损与减少亏损结合起来作为衡量脱困的标准。经过三年时间,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工业企业扭转亏损,或者大幅度减少亏损、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就标志着实现了三年摆脱困境的目标。
  从宏观层次看,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工业企业摆脱困境的基础上,行业和地区的扭亏、减亏工作都应当比较普遍地取得明显的成效,使大多数行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整体扭亏为盈,大多数地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也整体上扭亏为盈。
  根据当前企业扭亏增盈的发展趋势及各方面条件,用三年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工业企业摆脱困境,也就是扭转亏损或者大幅度减少亏损,是能够做到的。据我们分析,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到2000年末,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亏损面至少可从1997年的39.1%降到30%以下;亏损企业的总亏损额有可能比1997年减少40%左右。同时,除煤炭、军工等少数行业外,大多数行业的国有大中型工业可做到整体扭亏为盈;除少数特别困难的地区外,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有大中型工业可做到整体扭亏为盈。到那个时候,整个工业乃至整个经济工作就会更加主动,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将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认清当前形势,增强脱困信心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脱困的工作部署,做了大量的工作。1.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2.推进工业整体调整和改组,加大了破产兼并和重组的力度。3.加快结构调整,纺织、煤炭、建材、石化、电力、冶金、烟草等行业控制总量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4.冲销、核销呆坏账的力度有所加大,并向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倾斜,解决了一批企业的突出问题,消除了一批亏损源。5.开始实施债权转股权,一批产品有市场但债务包袱沉重的企业可望减轻负担。6.严厉打击走私活动,稳定了国内市场,为一批受走私活动冲击严重的企业扭亏为盈或大幅度减亏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中央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连续下调利率、提高出口退税率、清理不合理收费等措施,既促进了社会需求的回升,保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又改善了企业的外部环境。
  上述这些工作,有力地遏制了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所引起的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的趋势,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一是一批国有大中型亏损工业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下同)扭转了亏损,摆脱了困境,一些企业通过兼并,实现了资产重组。二是亏损行业扭亏、减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截至今年10月底,在40个大类行业中,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净亏损行业数由去年同期的22个减少到18个;大多数行业亏损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三是净亏损的地区大大减少。截至10月底,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净亏损的地区由去年同期的14个减少到9个;大多数地区亏损企业亏损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作为三年脱困重点和难点地区的东北三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去年。1—10月累计,三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120.8亿元,增幅达3.2倍;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24.5亿元,下降18%。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许多亏损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了新的转机。
  三、突出重点,打好攻坚战
  应当看到,去年企业效益的大幅下滑给脱困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今年前十个月效益的明显回升带有一定的恢复性。特别是,当前社会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市场的约束力越来越强,这给企业改善经营状况形成了巨大压力。实现三年脱困目标,一定要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打好明年的脱困攻坚战。
  从全国看,现在亏损严重或比较严重的企业占亏损企业的60%左右,这部分企业能否扭转亏损或者大幅度减少亏损,对于实现三年脱困目标关系极大。因此,国家应当在抓好微亏企业的扭亏增盈的同时,以亏损严重或比较严重的企业为重点,加强政策扶持,促使它们大幅度减亏。对于政策性亏损企业,比如自来水、煤气、热电等亏损企业,要通过适当调整产品价格、收费标准或者增加财政补贴,使它们扭转亏损或者减少亏损。对于产品有市场,经营状况比较好,但因债务重而亏损的企业,国家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有重点地增加银行核销呆坏账准备金,实行债权转股权,支持股票上市,以解决它们负债率过高、资本金不足等问题。对于产品无市场、扭亏无希望的企业,要通过兼并、破产等形式,加以改组和关闭。
  目前,全国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年盈利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微利企业约占盈利企业总数的40%以上。就大多数微利企业来讲,它们处于盈亏的边缘,盈利基础不牢固,市场一有波动,有些企业就可能由盈转亏。近两年一批老亏损企业扭转了亏损,同时又出现了一批新的亏损企业,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脱困工作中,我们的视野要放宽一些,不仅要重点抓好亏损企业的脱困,还要抓好微利企业的保盈增盈。这样,有利于确保亏损企业三年脱困目标的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