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7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刘印楼
  按照党的十五大以来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一系列指导方针,我们既要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又要千方百计完成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阶段性攻坚任务。实现这一目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一篇大文章。
  我们根据唐山实际,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一方面立足于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更新换代以确保农民增收,狠抓了农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一方面着眼于农业现代化长远发展,狠抓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同时,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推广先进科技成果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积极措施。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意把握了以下环节。
  把握好餐桌——市场——生产的环节,狠抓农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在目前农业发展新的阶段,农业生产的组织和农业结构的格局,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抓结构调整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进名特优品种,加快农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商品率,最大可能地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从而实现农民增收。我们将其概括为餐桌——市场——生产,即把消费者的需要作为市场导向的基础,对农业结构进行以适应市场为目的的调整优化。如近年猪肉价格大幅度下降,而市场上的优质瘦肉型猪却供不应求。我们根据这种从餐桌上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在生猪生产上利用中国和加拿大共上瘦肉型猪项目的优势,大幅度调整生猪的品种结构。目前,我市玉田、遵化等县(市)的优质瘦肉型猪年出栏在15万多头,市场价格比普通品种每公斤高出2元以上。为了使生产者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我们建立了全市农业信息中心,各县(市)区建立了信息站并相互联网,初步形成了全市范围内的农业信息网络,并以电波入户的形式,及时向广大农民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指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把握好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区域特色经济的环节,抓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抓好适应性调整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现代化目标抓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总的指导思想是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从本地的自然条件出发,围绕种养两业确定当地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相连接的区域特色经济。因此,我们在结构调整中,按照培育主导产品,壮大支柱产业,建设区域特色经济的思路,首先要求各县(市)围绕种养两业,把主导产业确立下来,并集中力量各自主攻一个优势支柱产业。此外,注重发挥支柱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必须把支柱产业的龙头建设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70多家,对支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把握好科技——质量——效益的环节,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质量的竞争,质量提高关键靠科技。我们首先狠抓了优新品种的引进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全市每年都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引进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生产方式、技术和优良品种,经过试验示范迅速在生产中应用。仅去年以来,全市引进种养业优良品种近百个,其中粮食生产引进推广特种专用玉米、小麦25万亩,建立了5个特种蔬菜生产基地,猪、牛、鸡、羊等主要畜禽优新品种覆盖率达到了70%。其次是以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体系、提高农业科技素质为重点,抓好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我们在健全各级各类农业技术网络的基础上,改革现有体制,采取按产业建技术服务等机构,围绕某一支柱产业或产品开展综合技术服务。全市已有近一半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有的到基层创办领办农业企业。第三是狠抓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今年以来,全市先后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1.5万多次,共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220万人次,对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抓农业结构调整,今年我市农业在面临较大市场制约并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稳定健康发展。1—10月份,全市农业增加值实现144.1亿元,农民人均实现现金收入2392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2.2%。
  (作者为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