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开发示范合理布局重点突破西藏迈向粮油肉基本自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8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奋进之笔”

  编辑点评西藏自治区250万各族人民在实现粮油肉自给的征程中,留下了一连串坚实的足迹。
  粮油肉基本自给不仅将明显提升西藏农牧业经济综合实力,更重要的是鼓舞了广大农牧民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信心。
  “世界屋脊”前进的每一步都令我们关注和鼓舞。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原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定能全面完成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开发示范合理布局重点突破
  西藏迈向粮油肉基本自给
  本报拉萨12月7日电记者张忠报道:今年西藏高原捷报频传:实测表明,乃东县“冬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区”万亩冬小麦夺得亩产659公斤的高产新纪录,较上年增长37.3%;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尼木县“春青稞万亩千斤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区”内,经多年改良的西藏传统粮食作物青稞亩产达540公斤以上。
  实施粮食作物连片高产试验和示范,是西藏自治区紧紧围绕“到2000年基本实现粮油肉自给”目标而部署的重要举措。统计数据表明,除肉类产量已于去年提前实现自给目标外,粮食、油菜子产量离既定的100万吨和5万吨目标仍有差距。自治区的决策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决心抓住今明两年的关键时期,振奋精神,取得决战胜利。
  今年西藏自治区确定了粮、油、肉产量分别达到92万吨、4万吨和13.5万吨的奋斗目标。全区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年楚河、拉萨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为龙头,狠抓以农田、水利、草场基本建设为核心的农牧业基础建设。“一江两河”项目区今年安排基本建设投资1.2亿元,续建、新建项目31个,楚松水库、琼果水库和小江当干渠等一批大中型骨干项目即将竣工并发挥效益。上半年,各地明显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改造中低产田,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土地改良面积分别扩大到200多万亩,接近农田总面积的60%。全区农作物实播面积346万亩,其中落实机耕面积和机播面积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9%和6.7%。以牧区开发示范工程为龙头,那曲、阿里、昌都等地汲取藏北大雪灾的经验教训,草场围栏、牲畜棚圈、人工种草、牧民定居“四配套”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其中,开发示范项目区新建围栏草场30万亩,人工种草2.4万亩。
  科技兴农兴牧为农牧业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种子工程”等为突破口,全区重点推广了20多项农业实用技术,因地制宜组合配套应用,使科技发挥最大效益。“种子工程”实施以来,从6000余个国内外农作物品种中试验筛选出一批良种推广应用。“北青3号”等良种的成功推广为比如、墨竹工卡等县高寒地区一举摆脱低产局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平均亩产分别比当地品种增产200%和15%—20%。以新西兰黑麦草为代表的10余种引进牧草产草量高、适应性强,有望成为西藏饲用牧草的主导品种。畜牧业重点推广了草地和畜种改良等多项实用技术,目前,全区经改良、选育的牲畜存栏总数已达46万头(只)。
  全区陆续建成一批农牧业发展基地县。今年以来,针对阿里等地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后劲不足的现状,新建、续建革吉、措勤等牧区开发示范、牲畜温饱工程县8个,强化建设粮食自给、商品粮等基地县20余个。江孜、乃东、当雄等一批产粮、产肉基地县在自给有余的基础上,自加压力,今年又提出了较大幅度的增产目标,力争为全区粮油肉自给多做贡献。上半年,自治区挤出财力,重点支持一批基地县建设项目,优先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力促农牧业基地县在粮油肉自给工程中更快更好地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