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在溧阳的“金山”上——江苏溧阳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纪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8
第2版(经济)
专栏:山区的希望⑤

  在溧阳的“金山”上
  ——江苏溧阳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纪略
  本报记者江夏  
  溧阳,江苏常州的溧阳,不就是那个因了天目湖、鱼头汤而出名的溧阳吗?苏南富庶发达之地,怎么跟山区综合开发扯上了关系?这种选择较多、机会较多的地方,人们怎么肯把钱投到山上去?带着满心疑问,记者踏上了溧阳的土地。
  一片生机
  一到溧阳,就在高高低低的丘陵山地间转悠,走乡串村一路看过来,这边是千亩桃园,那边是万亩竹海,茶园依坡势铺展,板栗树一片连着一片……不由得心生感慨,到底是江南,与北地的“穷山恶水”相去远矣。可是同行的溧阳人却说,就在七八年前,完全相同的自然条件,这些山除了打点柴禾,几乎没有什么经济价值。要不是这些年大规模的综合开发,哪能看到今天这样的山景?!
  戴埠镇宥里村农民王敖齐,指点着房前屋后的宝贝桃树,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是“安农”、“雨花露”,那是“春花”、“808”,早、中、晚熟的都有,可以分批上市……从1994年开始,他放下干了多年的木工活,专心侍弄这十来亩桃树。近3年,这些桃树年年给他带来万把元的收入。整个宥里村共有800多亩桃园,仅靠水蜜桃一项,就有180多户收入超千元,其中24户收入超过5000元。
  下午的阳光,照着绿波起伏的茶园,漫山遍野,几百位采茶女的身影在茶海中时隐时现。想不到,这480多亩茶园,全是眼前的詹志荣一人承包。问起每年茶园能收入多少,他不很情愿地说,产值80万,净赚12万。可是一转头,他却向林副业局相熟的陈局长透露,今年的目标:纯利30万元。难怪,办过工厂、开过茶庄的詹志荣,愿意掏出90万元,与平桥镇再签10年的承包合同。
  溧阳市林副业局副局长董昕介绍说,这两年,流入溧阳山区开发的商业资本总量达到8000万元,日本、韩国、泰国、台湾、加拿大等境外投资占40%,形成了100多个有规模的开发庄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往这里聚集,必是投入此地可获丰厚回报,莫非溧阳的山真能“结金长银”?
  战略转移
  过去,没有多少人把这些荒山放在眼里。70年代以来,溧阳的山区开发几经起落,一直难成气候,重新打起山的主意,实为情势所逼。
  溧阳,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正处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过渡地带。90年代初,溧阳的经济发展虽在加速,可还是与苏州、无锡等地区拉开了距离。完全照着发达地区的样子学,此路不通。溧阳有一半的乡镇和人口在山区,搞工业没基础,办企业很吃力。可是溧阳也有别处不好比的优势:150多万亩丘陵山地,无论是气候、温度,还是日照、土质,均适宜于多种农产品生产;交通便利,可以依托周围的大中城市群开拓市场空间;溧阳是有名的建筑之乡,有大量民间资金可以利用;由于靠近发达地区,农民对市场并不陌生……
  分析至此,溧阳的决策者一锤定音:溧阳的优势在农业,潜力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应当转向山区。
  溧阳的山区开发,从行政推动到利益驱动,走过了一条不断适应市场的路。溧阳农民开风气之先,创造了股份合作开发荒山的办法,把分散在农户、乡村、水利站、林业局等处的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
  眼下,溧阳的山区开发已进入市场化轨道。许多乡、镇把统一开发、即将投产的茶园、板栗园以及可供开发的荒山直接推向市场,招标承包、转让或者租赁,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响应。仅去年一年,全市就收回4000多万元,为山区开发进入良性循环创造了条件。
  持久动力
  在溧阳,南山、北山跑了十几个乡、镇、村,一路上问得最多的是市场问题。出乎意料,这里除了生猪价格波动较大以外,其他农产品都销得不错。板栗和桃子一下树,马上就有人开着车、扛着秤上门来买。采茶季节,晚上11点钟,还有客户等在炒茶锅旁,优质高档茶卖到几百元一斤仍然供不应求。
  全国农产品市场普遍低迷,溧阳的东西为什么好卖?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溧阳最过硬的品牌。多年来,溧阳人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护卫着天目湖的山水草木。湖区山秀林青,没有任何污染。这一带茶香、水甜,鱼虾鲜美一直名声在外。天目湖牌的茶叶、青梅酒、啤酒鸭、火锅羊肉等拳头产品,源源进入上海等大中城市。
  不断开发有需求、高效益的新产品。上兴镇分界村有个穷苦后生,几年前试种了3亩日本赤穗梨。3年后,梨树挂果,每亩纯收入5000元。就是这3亩田的示范作用,带起了全村的千亩赤穗梨基地。这些年,溧阳林副业局始终关注着市场俏销、溧阳适种的高效益作物,早园竹、美国李……都是这样从3亩、5亩开始,小心引进,耐心示范,才慢慢推开的。
  靠强大的技术支撑,始终保持产品的优良品质。溧阳市龙潭林场,是原林业部的优质板栗繁育基地。全市10万亩板栗,90%以上的品种和几乎全部的嫁接苗均出自这个林场。场长朱志祥指指标本说,“菜栗型,果要大;加工用,要富含淀粉;做糖炒栗子,糖分自然要高……”
  尽管溧阳有茶叶、竹木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涌现出规模不同的龙头企业,林副业局局长陈振华还是说,山上的各种产品陆续进入盛产期,潜在的市场风险确实存在,今后得把更多的功夫下在流通和加工上。市场有需要,农民能增收,山区开发才有持久的推动力。
  如今,山区开发成了溧阳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去年,全市农民人均增收50元,而山区人均增收150元,在山区3550元的人均收入中,80%来自山区综合开发。溧阳市副市长王庆生说,溧阳山区开发的最大收获就是,找到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找到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
  溧阳城里人张平,曾经走南闯北承接建筑工程,去年却在新昌镇大山下村承包了山地、鱼塘,种上玉米、大豆、板栗,养起了三元杂交猪、南非玻尔羊。100万元投下去了,7个多月就收回了七八万元。像这次采访中遇到的所有溧阳人一样,他辛苦,但很踏实,忙碌着,也期待着……
(附图片)
  (题图照片:梁成喜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