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可敬的指挥长们——写在南疆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之际(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0
第2版(经济)
专栏:

  可敬的指挥长们
  ——写在南疆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之际(下)
  本报记者江世杰
  “指挥长?!是干什么的?属哪个级别的干部?”对“指挥长”称谓感到陌生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然而,在铁路基本建设工地,“指挥长”不仅是文字材料和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而且具有责任、压力、权威、严厉、辛苦、劳累的内涵。因为,不管是出资者(铁道部)设立的建设指挥部,或是通过竞争中标的施工单位在工地设立的工程指挥部,面对的都是艰难的生活环境、恶劣的地质条件和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面对的都是质量要高、工期要短、投资要省、安全要好的巨大压力。而这些压力首先落在了各指挥部的指挥长肩上。
  去年9月下旬和今年12月上旬,记者两次到南疆铁路工地采访,结识了一大批正副指挥长。他们虽然年龄不同、长相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级别不同,但是,对祖国铁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的科学态度,却是完全相同的。
  “黑老包”式的指挥长
  总投资63亿元的南疆铁路西延工程,由铁道部授权乌鲁木齐铁路局作为建设单位。1996年7月6日,即工程正式开工前两个月,“乌鲁木齐铁路局南疆铁路建设指挥部”的牌子,就在远离乌鲁木齐600公里的库尔勒火车站附近的一所小院落里挂了出来。从此,这里便成为南疆铁路的指挥中心,常驻这里的三位副指挥长是高祥生(常务)、路德兴、盛宪昌。
  高祥生本来是乌铁局的总工程师,已经年过半百。但在千里施工现场,却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念念不忘南疆铁路“确保部优,争创国优”的质量目标,因而常常不定期地组织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现场质量抽验,对检查出来的问题限期改正,对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错误做法坚决制止。有一次,他得知一段900米长的路基不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立即黑着脸责令施工单位卸掉钢轨,扒开路基,重新换土填筑,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为了南疆铁路建设,他已先后5次病倒住进医院。1997年4月,他在喀什实地考察车站站址时,突然犯了视网膜脉络炎,两眼发黑,被送进了医院。去年8月,他在现场检查工作时,由于过度劳累及气候干燥炎热,致使扁桃腺体充血、化脓,嗓子说不出话来。当他被司机送到阿克苏农一师医院接受治疗时,还以写字代替说话继续指挥施工。两天后,他在医院输液时得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淹了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的轨排基地,立即从医院赶到现场察看灾情,组织抢险……
  45岁的盛宪昌,是三位副指挥长中最年轻的,总觉得自己身体很棒,具体工作应该多干一些。节假日他经常同现场职工一起度过,老父亲住进医院,他都未能回家看望。去年8月,他不顾自己发着高烧,连夜往新和火车站水害现场赶,一路颠簸使病情加重,中途被送进了医院。第二天,他没等输液完毕就继续驱车赶路,几个小时后就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抢险现场……
  “黑老包”式的指挥长们,三年半来的靠前指挥、忘我奋战,已经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在南疆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前夕,乌鲁木齐铁路局南疆铁路建设指挥部和盛宪昌副指挥长,分别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开发建设新疆奖状”和“开发建设新疆奖章”;高祥生常务副指挥长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章”。
  “老新疆”中的指挥长
  在南疆铁路的数万名筑路大军中,铁一局和铁十五局曾与新疆铁路建设结下不解之缘。他们从50年代末到90年代前期,先后参加了兰新铁路、南疆铁路东段、兰新铁路西段、兰新铁路复线的建设,应该是名副其实的“老新疆”了。铁十五局南疆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李云贵和常务副指挥长陈柏章,就是“老新疆”中的突出代表。
  记者是1994年6月采访兰新复线工地时认识李云贵的,以后在南疆铁路西段工地又采访过他。从青春年少到年近花甲,他曾在新疆三次历险:1975年在铁道兵当连长参加南疆铁路东段建设时,因遭遇车祸身体被电瓶硫酸大面积烧伤;1984年工程竣工交验时他再遭车祸,被撞断了腰椎和两根肋骨;1997年8月他已任铁十五局副局长,在指挥南疆铁路西延工程施工中,又因乘坐的越野车被风暴掀翻,使本已重残的身体又添新伤。屡屡与死神打交道的李云贵,把自己的生死、伤痛置之度外,还像年轻时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
  李云贵最得力的助手是常务副指挥长陈柏章,被誉为修建桥梁的行家里手。在兰新复线工地,他曾率领职工创造了只用72天就建起一座特大桥的纪录,而旁边那座同样长度的老桥,在苏联专家指挥下却建了5年。来到南疆铁路西段,他亲自指挥修建了英达雅大桥、克拉格塞厄肯大桥以及被某施工单位称为“难中难”的“956中桥”,还带领职工在库车至阿克苏段,一口气夺得4项部优工程。在英达雅大桥一次立模型板时,因为场地狭小,作业困难,职工们自觉地前后返工三次。第四次,监理工程师认为“可以了”,但按陈柏章要求还是不行,只好又第四次返工。1997年6月,有一个施工队在混凝土作业中,未将计量砂石料的磅秤校准,被他发现后立即命令全队停工整顿,最后负有主要责任的队长被撤销了职务,队里的技术主管也受到了记过处分。连监理工程师都深有感触:“要求这样严格的指挥长,在别的地方真难找见!”
  “吹”别人的指挥长
  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在南疆铁路西段施工中,承担了55%的工程量,其中桥梁总长度超过全线的50%,铺轨架梁占总里程的53%,还有330公里光缆通信和库尔勒至喀什1000公里大型临时无线通信工程,因此被称为“头号主力”是当之无愧的。然而,人称“少帅”的铁一局副局长、局南疆铁路工程指挥长兼党工委书记白中仁,在过去两次向采访团记者介绍情况时,讲的都是基层职工们怎样在“无水、无电、无路、无人”的戈壁滩上修桥筑路;讲怎样春搏狂风沙暴、夏战酷暑烈日、秋抗蚊虫叮咬、冬斗冰雪严霜;讲一位年仅45岁的施工队党支书记钟顺成,怎样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刚被送进医院就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7小时后就不幸辞世的经过;讲由24位女工组成的“妈妈工班”,怎样在缺少生活用水、与外界不通电话的戈壁荒漠上,与男职工一样为南疆铁路建设做贡献……唯独没有提到各个处级单位的指挥长,当然更没有提到他自己。
  其实,铁一局局处两级指挥部的指挥长们,与其他参建单位的指挥长们一样,在南疆铁路工地的表现都是很出色的。就说白中仁指挥长吧,他在职工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望。这位铁道部首批命名的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虽然口才不很出众,却能以先进的管理思想、果断的工作作风和深入基层、率先垂范的人格力量,团结带领数千职工甘愿在南疆这样的地方吃苦奉献,这本身就很不简单。据他的部下介绍,三年多来,他3/4的时间是在工地上度过的。特别是一些重点工程、难点工程的施工,他经常是不请自到,而且总能拿出一套又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1998年6月17日新管处决心再次创造日铺轨全国新纪录的那一天,白指挥长一大早就驱车500公里赶到现场,精心布置方案,与工人并肩战斗。工人从23时起三班倒,他连上三个班,硬是班班不离开,一直盯到新纪录诞生以后,他已经30多个小时没合眼了。职工们对他们的“少帅”的真诚拥戴,使白中仁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的获得者。
  民谚云:“强将手下无弱兵”,“士兵英勇将更强”。南疆铁路可敬的指挥长们,正是可敬的数万南疆铁路建设者的杰出代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