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想起了“十三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0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想起了“十三行”
  王德颖
  经过十三年漫长而艰辛的谈判,中美终于就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这虽然还不是最后“入世”,却为“入世”扫清了一系列障碍。有志者,事竟成,这当然是由双方的利益决定的,取决于双方的决心和信心。但也不能无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所起的决定作用。这使我想到了清政府和洋人打交道的“十三行”。
  鸦片战争以前,以“天朝”自居的清政府是不屑于和“夷人”平等来往的,外国人要来中国做生意只能通过广州的“十三行”。所谓“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的十三家可以和外国人做买卖的商行,行总就是交涉员,负责把官府的命令传给外商,把外商的呈文递交官吏。外商只能住在“十三行”,不许四处走动。不仅如此,朝廷定的关税平均约百分之四,经过贪官污吏上下其手,竟达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由此可见清政府妄自尊大及吏治腐败之一斑。国家贫弱落后,加之政治昏暗,当时也只能是那个样子。以后的情形就倒过来了,列强用罪恶的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了疯狂的掠夺和宰割,中国再也没有机会和其他国家进行平等的国际贸易了。
  我们不好简单地将战争的失败归咎于这种畸形的贸易政策,道德的批判也无助于说明问题的实质。马克思说得好:“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的悲歌。”
  从一百多年前的任人宰割,到今天的“入世”谈判,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命运的变化,看到这种基于民族强弱对于历史机遇的抉择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美谈判虽然不是最后结果,但有一个事实是不能否定的:十三年来我们是在谈判桌上和当今世界最强的国家平等地对话。傲慢与怯懦都不是一个成熟的民族应有心态,我们学到这一点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加入世贸组织并不意味着坐享其成,欣欣然落座在一个大宴席上享受美味佳肴。且不说距离加入世贸还有一段路要走,即使加入以后我们仍然需要付出相当的学费。就像一场高水平竞技,刚刚在约定竞技程序,竞技中的胜负还要看双方和多方的互动,看技艺,看后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