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4阅读
  • 0回复

“金色的飘带”——康藏公路通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1-11
第2版()
专栏:

“金色的飘带”
——康藏公路通讯
本报记者 沈石
西藏人民把康藏公路叫做“仙虹”、“金桥”。在尼洋河边的工地上,他们曾唱过一首这样的歌:
金色的飘带,
从北京飘到西藏,
飘过森林牧场,
飘过高山河谷,
飘过我们的家乡,
它将给我们带来幸福。
为了这条横贯康藏高原的“金色的飘带”,多少藏族男女,在运输线上,赶着牦牛、骡、马,将物资运到工地,为了让“金色的飘带”迅速地飘到拉萨,成千上万的藏族民工,带上帐篷、家具、酥油和青稞面等,从藏北草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喜马拉雅山北麓,先后来到拉萨河,敏拉和尼洋河的工地。他们和人民解放军某团的指挥员和战士们在一起,修筑这段三百多公里的公路线。
工地里洋溢着民族友爱的气氛,“金色的飘带”将藏族民工和战士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团结得像亲人一样,民工刚到工地,战士们处处关心他们,给他们撑帐篷,给他们拾柴挑水,民工不会筑路,战士们耐心地教他们,在危险的地段,战士们去施工,不让民工上去。那些从国境上来的、从来没有接触过解放军的藏胞,在工地里尝到了温暖,体会到解放军是自己的队伍。他们在晚会上歌唱,来表达自己快慰的心情:
铁锹是你们打就的,
洋镐是你们擦亮的,
解放军啊!你们教我们筑路,
像师傅教给徒弟的手艺一样。
某营一连的副班长殷相尧、战士尹正远和曲水宗的民工在一起修路,那时正值雨季,民工都睡在草地上,有的生了病,连带领民工的甲央也病了。尹正远想:草地太潮湿,这样下去,会影响施工的。他用树枝搭了几张床,让民工睡,起初民工们不愿意,尹正远找甲央谈,甲央睡上几晚,感到很舒适,他将睡床的好处告诉民工,民工开始睡起床来,各宗的民工听到后,跑来参观,床逐渐推广到各宗的营房里去。
曲水宗的民工转移到朗嘎,他们将帐篷撑在沙洲上,沙洲四面环水,靠近工地的一边,水面较窄,他们搭上一座浮桥,通向工地。一个晚上,山洪暴发,到天明时,水快淹进帐篷了。尹正远见了,对殷相尧说:“副班长!我们得想办法,让民工渡到对岸去。”
“浮桥冲走了,我们得搭起来,”殷相尧说。
他们看到沙洲上有两棵大树,就将树砍倒,恰好搭到对岸去。但是水流得很急,人在树干上行走,左右幌动,女藏胞渡不过去。他俩跳到水中,用手托住树干,人和物资才全部渡到对岸。他们在水内浸了几个钟头,皮肤都冻紫了,民工们感动得掉下泪来。在一次晚会上,他们歌唱道:
哈达再多啊!
那有洁白的好!
朋友再多啊!
那比得上解放军亲!
某连二排的战士们和龙子宗的民工在阿沛附近筑路。这一带傍着尼洋河的陡坡,土质坚硬,民工的工效很低。排长李国栋见了,心想:这样下去,不但影响民工的收入,还得延长施工的期间,要怎样才能提高工效呢?他左想右想,想不出好的办法来。一天,他发现山上有一股很大的泉水,他对战士们说:“假如把那股泉水引到工地,让水冲刷泥土,工效一定能够提高。”战士们都说这倒是好办法。他们顺着山坡挖了一条沟槽,将水引到工地,泥土经过水的冲洗,容易挖掘,工效显著提高了。在一次晚会上,男女民工和战士们尽情地歌舞,他们向战士献哈达,战士们的头上、肩上,都围满了哈达。
某连的战士王光明,在施工期间,和拉康宗的民工结成了亲密的朋友。连上决定将王光明调到加扎宗,这消息被拉康宗的民工知道了。他们拿着哈达,跑到连部,见了连长,坚决不让王光明离开。连长好好地安慰他们,对他们说:“王光明虽然调走,我们还要派人来的。”
战士赵光华接替了王光明的工作,经过一些日子,他又和拉康宗的民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民工施工期满,准备回到家乡的时候,他们将赵光华包围起来,有的拉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同志!和我们一道,到我们的家乡去看看吧!在那里住上几天,让我们家乡的人,也认识认识解放军吧!你回来时,我们一定备好马,亲自送你啊!”赵光华婉谢了他们,安慰他们说:“将来有机会到拉康宗,一定来看你们,”临行的时候,民工们都情不自禁地掉下泪来。
从拉萨到巴河,许多男女民工在修路中立了功,麓马岭举行的一次庆功会上,有一女民工将她戴的光荣花摘下来,佩在一位战士的胸前,她拍着战士的肩膀,感动地说:“你们帮助我们修路,又教会我们修路,我们送的礼物,你们都不受,我将这朵立功的花送给你,以表达我的心意,”会上,雪巴列空的一位老汉高兴地歌唱起来,他唱道:
好人像仙女一样的美,
好马像风一样的快,
我们心爱的解放军啊!
你们骑上马吧!
在那广阔的原野上,
尽情地奔驰吧!
经历了五个年头,“金色的飘带”已经从雅安飘到拉萨,汽车满载着物资,在公路上来回地奔驰,“金色的飘带”将祖国的边疆和北京紧密地联系起来。未来的康藏高原,正像藏族民工在工地上所唱和的:“洋镐会挖出幸福的花朵,铁锹会铲出美好的家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